天启印月(明穿)-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一品楼,客光一刻钟这没闲着,把所有的点心饮品都“尝”了一遍,听到老朽先生说书就更兴奋了,听了一段还不过瘾,非要去再缠着老朽先生讲一段,乔婉劝不住他,只得跟着他一起去了后院,朱由校早就想见识这位老朽先生了,和兴儿两人也跟了过。
老朽先生正是几年前被罢官还乡的郭正域,让他这个自诩满腹经纶的文人来做个说书先生,这位自是不乐意了,可谁让他当初看到沈令誉的信件时心痒难耐,非巴巴的跑到京里,想要为了宏图伟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是以那天易容后,就有些不情不愿的登场了,外人看起来就有些拽拽的模样,听到那壮汉说到找乐子时,这位文学大家控制不住的想赶人,不过想起侯夫人说的顾客是上帝,他又生生忍住了脾气,谁让自己加入一品楼的时候保证过一切服从组织听从安排的。
不过,听众被他精彩的故事,富有哲理的引经据典所折服,这也成了他独具一格的作风,现在这倨傲的脾气也被人认为是满腹经纶的文人傲气,别人想模仿都模仿不了,随着他说书的成名,连这个拽拽的性格都被人喜(…提供下载)欢上了,自从这位老朽先生慢慢的领悟到教书育人重要,为官造福百姓重要,可是通过这种说书的方式大而广的教化也同等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因为这会以更快的速度,更大面积的激起人民的爱国情操和保家卫国的意识,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所取得的成就并不亚于他为官或者授学,所以郭正域现在也乐呵呵继续做他的老朽先生。
说起当初那位要找乐子的大汉,那还有一段不得不提的故事,这位大汉名叫黄程,家境困难可又不甘贫苦一生,带着经常在家饿着肚子的小外甥出来闯荡,想学门安家的手艺,那天也是本着有便宜不占是傻蛋的原则,和好友颜思齐带着小外甥进了一品楼,自从听了老朽的故事,他说什么也不要去别的地方了,一门心思的想拜老朽先生为师,可老朽先生收徒十分严格,条件苛刻至极,黄程带着外甥一边在一品楼当小儿做工,一边缠着老朽收徒,这都两年了还没放弃。
这不,看到老朽讲完下台了,黄程立马迎过来,一边低头哈腰的求拜师,一边吩咐他的小外甥一官给先生上茶。
一官恭敬地把茶水递给老朽先生,走到黄程身边气呼呼的说道,“舅舅,先生给我起名芝龙,我已经改名为芝龙,要叫我郑芝龙,我都说了多少遍了!”
乔婉认真的看了看这个叫一官的孩子,然后看着郭正域狡黠的笑了,心想,老朽啊老朽,你真是个福星啊,也不枉我当初费尽心机的通过沈令誉引诱你来京,不光给一品楼带来了滚滚的财源,还给我引来一个宝贝啊!不明所以的老朽被乔婉的眼神看得有种被算计的感觉,摇了摇头,继续喝茶。
其实也怪不得乔婉激动,一官是谁她不知道,可听到孩子说要改名为郑芝龙,乔婉不淡定了,郑芝龙这个名字她可是久闻大名,郑芝龙谁啊,大名鼎鼎的郑成功他爹,就算不论这点,单就郑芝龙自己都足以让人称赞,史书记载“日进千金,几近自成一国”,“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郑芝龙堪称海上一霸,经商范围广及东洋、南洋各地,他所拥有的船队大大小小的共超过三千艘,是当时华东与华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这样的人如今跳到自己面前,非要入一品楼,不把他收拢过来乔婉都觉得太对不起自己了!虽然历史上郑芝龙最后不顾儿子郑成功的阻拦降清了,可他现在还小,培养他的爱国意识还来得及,就这样,在乔婉的有心相助之下,再加上郭正域暗中考察了两年也有些松动了,此时终于开口收徒,于是黄程和郑一官舅甥俩从此成了郭正域的徒弟,接受了一入一品楼,终生楼中人的入门誓言。
在密室召开会议的时候,这是一品楼众人第二次见长孙殿下,也是郭正域和朱由校的第一次见面,看到卸了妆的郭正域,朱由校觉得他比老朽先生还要精神抖擞,郭正域看到长孙殿下本人,万分确信了当初沈令誉信中所言,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匿名来京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众人商讨过一些大小事件之后,郭正域提出了心中的疑问,他觉得今天侯夫人插手黄程他们拜师的目的没那么简单,因为当初在襄阳,辽东等处开设一品楼分楼时,人员挑选的很是艰难,既要有能力,又要保证忠心耿耿,侯夫人都没有多说一句话,说是自己收徒就让自己决定人选,有了先前的比对,侯夫人今天的行为就有点反常了。
听到郭正域的疑问,乔婉笑了笑,说从现在起,他们要培养一些海事方面的人才,一共有三点原因,其一就是严防日本荷兰等国的狼子野心,说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王德完神情有些激动,于是乔婉就让王德完给大家讲述这点。
王德完听闻乔婉的话,就开始口若悬河的讲起了自己的观点,又举了一些诸国不乏野心的事例,最后才说起他最痛恨的日本,提起日本几度攻打朝鲜,以及撕毁与大明议和条约等等事件,王德完起先为官之时,曾上书皇上严防日本,可他的这些眼言论被人当做是杞人忧天,是废话连篇,被罢官后他满腔的爱国之志无法施展,如今被自己主子提起,王德完终于觉得英雄有用武之地,现在他真正体会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意境,就是主子和殿下让他现在单枪匹马的跟日本人拼了,他都愿意立马赶过去。
有这种想法的人听了王德完的话,自是有了共鸣,纷纷附和,先前没有这种意识的人虽然不会说立刻就接受,但至少开始有了这方面的考虑,对乔婉他们来说这就够了。
“这是第一点,那么第二点和第三点呢?”曹正儒有些兴奋的问道,两年前,沈令誉听从主子命令,亲赴湖广给父亲看病,父亲如今身子大好,他想若是让父亲听了这些言论,心里有了希望,会恢复得更快的,曹正儒仿佛看到了,父亲神情激动的说要为大明效力,为殿下效忠的情景。
朱由校看到乔婉示意,就向曹正儒说道:“曹公子,如果这些消息对令尊病情有益的话,你可以秘密的想他提起。”朱由校看到曹正儒感激的道谢之后,转向众人说道:“第二点就是能够守护大明,能开疆扩土,有了强大的海军,我们就不怕外敌来犯,别人来胆敢来,我们就能轻而易举的打回去,还能主动反击,或是直接灭了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一点,别的不说,就是单从当年郑和下西洋的事情都能观出几分来,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的眼光不能短浅,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要吸取别国的长处,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和学习别人的进步之处,才能更加壮大自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学习了别人的技术,别人的武器,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所以我想取消海禁,大家先别激动,听我慢慢解释。”
及时制止住众人又要激奋的情绪,朱由校讲了从乔婉那里听说的一些外国事情,包括他们的科技,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军事以及他们的经济发展,然后补充一些自己的理解,再严重强调了闭关锁国的弊处。
众人已经渐渐接受了他们小殿下的语出惊人,起初的震惊过后就淡定了下来,再加上这两年的相处,以及众多摆在面前的事实,对于朱由校虽不至于盲目的信任,可至少觉得殿下的主意可行性都是极大的,接下来朱由校的一番谈话,让本就有些犹豫的众人变得神情激昂,纷纷表示愿意追随殿下开创大明盛事。
郭正域虽也感叹于殿下的宏愿,自是愿意拼着自己的一把老骨头辅佐殿下完成一番宏图伟业,可他相对来说就冷静多了,脑子里不停地思索着海禁还有取消海禁的各种利弊之处,作为一个优秀忠义的臣子不光要在主子做决策时支持赞同,忠心追随,也要在该谏言的时候谏言,有些忠言逆耳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殿下说的有些道理,可是祖制犹在,他一时也不知到底该怎样好,但这毕竟只是殿下的想法,并没有要立刻实施,再说对于此事他也不是很了解,索性闭口不言,既不支持也没反对,想着回去之后一定要在这方面潜心研究,若是不妥,他冒死也要谏劝,若是可行,那么他更要精通这些,以后好为殿下出谋划策。
朱由校看着大家的反应,满意弯弯嘴角,说道:“至于第三点,还是让侯国兴来讲吧,他对这方面有研究。”
“不知小公子对于这第三点是怎么解释的?”锦衣卫千户王名世问道。
兴儿冲他笑笑,往前一步说道:“不知兴儿和殿下同诸位长辈初次见面的情形大家还记得吗?”
众人尴尬的笑笑,那时他们争论的很激烈,说道激动之处,也脱口而出一些对主子稍有不敬的话,好在主子没计较。
看出大家的尴尬,兴儿说道:“大家不必在意当时的争论,那说明大家是自己人,想什么说什么,要是人人都闭口不言,不管对错都盲目支持,那我们还怎么成事,虽然一些客观事情迫使我们开设一品楼,又先后经营了其他生意,但当时诸位长辈的反对之词,兴儿也深以为然,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迫不得已的时候,只能在大明经营产业,但这就像是众位当初所言,这等于是把银子从左手换到右手,等于没做改变,虽然我们尽力让整个大明的百姓都吃饱穿暖,可我们挣得始终是自己人的银子,我想等到我们国力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去挣别国的钱财,使大明更加富足。要是没有十足把握,贸然通商的话,也许会给朝廷带来麻烦,甚至带来动乱,通商巨大的利益也会诱使一些百姓纷纷出海,甚至做铤而走险之事,无可信之人管理的话,或许会出现动乱,所以现在所做的就是先培养人才,培养诸多的人才,这样才不至于到时无人可用,我们也必须提前做出谨慎的计划,制定可行的措施,这些都需要大家共同完整,只有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看到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乔婉起身说道:“今天只是初步的提出方案,没有十几二十几年,有些事根本就实现不了,这么长的时间不管有什么顾虑担忧,我们都可以一一解决,制定出完美的方案,另外,虽然这两年生意很好,赚了不少银子,大家都很高兴,可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我们追求的是国强民富!为了这个目的,人才必不可少,今天我劝着郭前辈收下那舅甥俩为徒,就是希望我们先迈出第一步。”
又经过一番探讨,最后一致决定,海禁之事有待商讨,但培养人才必须现在就着手做起。
正文 第四十六章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用在朱由校他们身上同样适用,目前忠义帮的事情还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今天与朱大他们的会面必须秘密进行。
乔婉他们回到侯府没多久,忠义帮的人就悄悄从后门进来了。
“殿下,夫人,忠义帮的人到了。”
“快请进来!”发话的是朱由校。
没一会功夫,就见朱大领着四人随汪文言走了进来。
朱大进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