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万岁-第1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咒骂声,叹息声,响遍整个剧院!
长时间沉浸在阴谋之后地观众们,已经到了极点了,他们攥起了拳头,怒目而视荧幕上地那个皇帝卡默多斯。
角斗了!最后的角斗!
马克多斯被人穿上了盔甲。和他一起出去地,还有卡默多斯。
“马克西姆斯!”
“马克西姆斯!”
竞技场之中,无数罗马人高呼着这个代表着勇气和荣誉的名字。
而这样的呼声,同样响彻在大剧院里面,几千名观众跟着电影一遍遍高呼着马克西姆斯的名字,为真正的男人而呐喊。
满天的花雨从竞技场的高处落了下来,落在了马克西姆斯的身上,落在了这个从将军沦落为奴隶,再从奴隶成为角斗士最终对抗罗马皇帝的男人的身上。
与此同时,雄壮而悲烈的音乐响起!
“《阿依达》!是《阿依达》!”当这段音乐响起的时候,剧院里有人大声喊了起来。
这段音乐,很多人实在是太熟悉了。
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中的这段音乐,早就为人熟知,而对于《阿依达》这部歌剧的内容,人们也很是清楚,听到这段音乐之后,观众彻底疯狂了。
威尔第是意大利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为意大利人最尊重的人。他的一生中,祖国在他的心目中分量最重,在他生活的年代,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威尔第把自己对祖国的爱都凝注在了自己的歌剧作品上,他用自己的歌剧作品作为武器,歌唱祖国,歌唱忠诚,歌唱光明和自由!他本人,因此也被称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死后甚至享受了国葬的待遇。《阿依达》这部歌剧,作为威尔第的代表之作,在世界上广受欢迎,在美国。它是美国人最喜欢的威尔第的歌剧作品。
这部歌剧说地是一段爱情故事。但是实际上,却是对祖国对忠诚对自由地歌颂。年轻的埃及军官达拉梅斯和阿依达相爱(阿依达原来是埃塞俄比亚的公主,在战争中沦为埃及女奴),埃及国王派出军队攻击埃塞俄比亚,达拉梅斯奉命出征。
埃及公主安奈瑞斯也喜欢达拉梅斯,她对达拉梅斯和阿依达之间的爱情十分的忌妒,她叫来了阿依达,看见满脸泪水的阿依达的时候。安奈瑞斯问阿依达是不是为了祖国埃塞尔比亚遭到埃及的进攻而忧心忡忡。善良地阿依达告诉安奈瑞斯她不仅仅为这个,更为领军出战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爱人而痛苦。安奈瑞斯大为恼火,她丢下了一句话:“有种就在情场上和我决战吧!我会让你肝肠寸断!”
埃及军队凯旋了,达拉梅斯带来了很多战利品,这些战利品中有和诺埃塞尔比亚的俘虏。阿依达赫然发现自己的父亲——埃塞尔比亚地国王就在其中。埃及国王释放了这些战犯。唯独留下了埃塞尔比亚国王。同时。为了奖赏达拉梅斯,他将安奈瑞斯许配给他。安奈瑞斯喜气洋洋,而阿依达却在一旁只有失望和伤心。
公主和达拉梅斯新婚地这天,阿依达来到神殿前,等待达拉梅斯前来。面对着天神,阿依达低声祈祷,她希望自己地祖国能够得到拯救。希望自己的爱人能够幸福。而且她愿意以葬身尼罗河底为代价。阿依达的父亲却要求自己的女儿从达拉梅斯的嘴里面套出埃及军队的情报,只有这样。埃塞尔比亚的军队才能够获得胜利。
阿依达陷入了两难之中,一方面她希望拯救自己地祖国,另外一方面她却不想欺骗自己地爱人。但是最后,她还是按照父亲的话做了。当达拉梅斯出现在神殿里面地时候,阿依达从他的嘴里面获取了情报,当阿依达父女要带着达拉梅斯一起逃亡的时候,发现丈夫不见了的公主安奈瑞斯带着士兵追了过来。士兵们抓住了达拉梅斯,却让阿依达父女逃走了。
泄漏军机的达拉梅斯接受了审判,他以叛国罪被判死刑,并且无可赦免。在地牢里面,即将走向死亡的达拉梅斯思念着阿依达,当他一遍遍喊着阿依达的名字的时候,却发现阿依达就站在他的面前。阿依达从达拉梅斯嘴里面窃取了情报,拯救了自己的祖国,可现在,她走入地牢,只为在爱人的怀里相拥而终。这个女人,终于没有愧对祖国,也没有愧对爱人。歌剧的最后,在二重唱中,命运之神取走了这对恋人的生命,却留给了他们永恒的爱情。
可以说,《阿依达》这部歌剧,充满着浓浓的爱,这种爱,是大爱,是对祖国对光明对自由的爱。
《角斗士》里面,当已经被毒刃刺伤的马克西姆斯在无数罗马人的欢呼声中走入竞技场的时候,在漫天的花雨之下,赫然响起的音乐,竟然是《阿依达》中那首最具有代表性的咏叹调:《我的祖国》!
这首激昂的音乐一想起,整个大剧院里面沸腾一片。所有观众都站了起来,在这首更感人至深的音乐中,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
自从《阿依达》写成以来,这首音乐不仅鼓舞着无数意大利人义无反顾地走上反抗奥地利统治的革命中去,很多意大利人就是哼着这首音乐走上刑场的,这首音乐中蕴含的那种感情,不仅仅感染了意大利人,也感染了全世界。
这首音乐美国人是熟悉的,他们明白这首音乐在这里出现,代表着什么!
马克西姆斯对老皇帝奥提斯忠诚无比,他爱着这位皇帝,爱着伟大的罗马,爱着罗马的荣耀和光明。为了这些,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献上自己的生命,毫不犹豫地和卡默多斯进行人生中最后一场对决!
为了爱,为了祖国,为了光明和荣耀!
在无数罗马人的欢呼声中,在漫天的花雨之下,这首咏叹调让整部电影长期以来在阴谋中积压的那些情感全都释放了出来!
花瓣漫天,前面是巨大的竞技场,无数双眼睛在看着马克西姆斯,在他们心目中。他是英雄。前方就是卡默多斯。杀死了老奥提斯让罗马的荣耀和真理为之蒙蔽地人,马克西姆斯想杀了他,但是身中剧毒地他,显然没有多大的能力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场面悲壮极了!在那首咏叹调之下,观众第一次发现,这部电影在大片的形式之下,原来埋藏着的,是如此深沉的东西!
“马克西姆斯!”
“马克西姆斯!”
呼喊声震耳欲聋!只不过没有人能够分得清楚这呼喊声中。哪些是电影中的,哪些是剧院中观众喊出来的。
电影内外,早已融为一体!
当《我的祖国》这首咏叹调响起地时候,很多民众也都明白了,这个电影。将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作为《阿依达》中。最重要的一首音乐。《我的祖国》代表了整部歌剧的基调!悲壮但是激昂地基调。它出现在在电影之中,显然是有着丰富地含义地。也意味着,《角斗士》的结局,就必然是个悲剧。但是观众们期待这个结局的到来,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悲剧,应该也是光明的。
因为荣耀和真理。自由和尊严。是永远都不会被黑暗蒙蔽的!
巨大的角斗场里面,地上铺满了红色的花瓣。鲜红得刺眼。周围地竞技场地看台上,站着的是穿着黑色衣服地民众,再往高处,是湛蓝的没有一丝云朵的天!
鲜艳的红色,肃穆的黑色,高贵的蓝色,银幕上,三种颜色形成的巨大反差和对比,让画面异常的丰满,而且显得意味丰富。显然,这样的安排,是经过精心设计而且蕴含着特定的想法和意义的。
在遍地的红色花瓣之上,一个巨大的由罗马士兵组成的黑色方阵走了出来。他们用巨大的黑色盾牌遮住了上方,如同一个庞大的乌龟在一步步挪动。
黑色方阵来到了竞技场的中间,然后四散开来,出现在竞技场中间的,是两个人。
一身白色服装的卡默多斯,一身黑色盔甲的马克西姆斯!
全景镜头之下,银幕上的画面美得让人心醉,悲壮得让人心碎!
卡默多斯将手高高昂起向观众示意,而马克西姆斯只是踉踉跄跄地蹲下身来,和每次战斗之前一样,从地上抓起了一把泥土涂抹在了手上。
这是他对大地对这个世界的致敬!
音乐由刚才高昂的《我的祖国》,慢慢变成了低沉的哼唱,这首音乐,观众们同样很熟悉,因为它同样出自威尔第之手,是他最著名的《安魂曲》!
这首音乐,充满着抚慰,充满着安宁和平静,如同父亲的手拂过,如同爱人柔软的唇角拂过!恰如马克西姆斯此时的内
他没有愤怒,没有痛恨,有的是从容,是镇定,是走向死亡的坦然和骄傲。
无数罗马人在看着他,为他欢呼,他已经看到真理和光明在这些人中间生根发芽,眼前的这个独裁的皇帝,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所以他内心平静,他要坦然地完成人生中这场最后的角斗。
罗马士兵们围成了一个圆圈,马克西姆斯和卡默多斯站在中央,他们相互看着对方,一触即发。
马克西姆斯首先发动攻击,但是看得出来,他的动作根本不如从前那么伶俐了。卡默多斯一点点逼近,他的短剑在马克西姆斯的身上割下了伤口,马克西姆斯浑身伤痕累累。
银幕上,每一次马克西姆斯受伤,大剧院里面就会发出一阵阵惊呼,声音之大,震耳欲聋。
不过老练的马克西姆斯最后看准了了一个机会,他用剑拨飞了卡默多斯进攻过来的剑,然后将他砍伤。手里面没有武器的卡默多斯恼羞成怒,他向周围的护卫们要剑,但是没有人愿意给他。
看台上嘘声一片。马克西姆斯鄙视地看着卡默多斯,然后扔掉了手中的剑。
他要和卡默多斯公平的绝斗。
而卡默多斯却十分卑鄙地从袖子中抽出了准备好的匕首刺向了马克西姆斯。
“卑鄙!实在是太卑鄙了!”很多人都高呼了起来。
电影中,竞技场中地罗马人地嘘声更大了。
卡默多斯不是马克西姆斯的对手,马克西姆斯夺过他的匕首。然后一点点插进卡默多斯的脖子里面。
“好!”
“杀死他!”
电影院里面的爆发除了铺天盖地的欢呼声。
但是罗马竞技场中。却是一片安静。
皇帝被杀死了,当着全部罗马人的面。
马克西姆斯踉跄地站在竞技场中,突然,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原本壮观地竞技场,突然在他眼前幻化成一片生长着庄稼的庄园。地里面,大麦已经成熟,金黄一片,大风吹过。大麦荡起了层层涟漪。
马克西姆斯就在那些大麦中行走,他满是鲜血的手,拂过那些大麦,动作是那么的轻柔。这个镜头,观众们很熟悉。就是电影刚开始的那个镜头。
“这个镜头。用得好呀。”坐在我对面地约翰·福特发出了会心地叹息。
身中剧毒地马克西姆斯看到了自己的家。无数次出现在自己梦中的家。儿子骑着马在山坡上游荡,妻子站在路口等着他。
他知道,自己就要和死去的妻儿见面了。
“马克西姆斯!”竞技场中,负责指挥的军官,原来是马克西姆斯部下的昆塔斯,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马克西姆斯从幻觉中唤醒。
“昆塔斯。放了我地那些同伴们。给他们自由。释放奎格斯议员,恢复他地职位。罗马共和是个梦想。它应当被实现,这是马卡斯·奥提斯的愿望。”
马克西姆斯对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