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第4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袁绍连连颌首,这时候。能够多添一份力量,胜算便多大一分。
须臾。袁尚拍马赶来:“父亲,孩儿有罪”。
袁绍哼了一声,道:“何罪之有?”
“大军行迹匆匆,未能布置妥当,以至涿郡城失守”
“哼,滚起来,念你初犯,此次准你戴罪立功”
袁尚大喜:“多谢父亲!”
“暂且留在我身边待命吧”
“喏!”
“轰隆隆”,壕桥修缮完毕。
青州军虽然竭力破坏。但是,却还是阻挡不了壕桥的搭建。
袁军士卒兴高采烈:“使君,壕桥已成”。
“还愣着干什么?杀过去啊!”
“高览何在”
“末将在”
“我准你戴罪立功,只要夺下高唐城,前事一笔勾销,我会在你的功绩薄上好好地记上一笔”
高览记得起来:“为使君效死!”
“去吧”
“杀,杀。杀!”
高览带领大军‘抽’身离去。
袁尚着急上火:“父亲,我呢?”
“不急,暂且用不到你”
袁尚心急如焚,“什么时候才需要我?”
“闭嘴,再敢啰嗦,那就滚回冀州去”
袁尚再不敢言。
城下。鞠义的先登营人人带伤,他们承受着三倍于己的夹击。
有道是双拳难敌四手,再强壮的汉子也也会疲劳。
袁尚的出现恰到好处,数千兵马,愣是为先登营增添了不少士气。
哪怕是死,先登营也要死的轰轰烈烈,这就是先登营的信条。
等到壕桥搭建完毕。先登营彻底欢呼起来。
“援军至矣!”
“壕桥成坦途,青州军必退!”
“杀,杀,杀!”
先登营筋疲力尽,可还是奋起余勇,施要击退青州军。
城头,李贤见势不妙,只得遗憾地鸣金收兵。
“叮叮叮”,清脆的金锣响起。
虽然未能毕其功于一役,歼灭先登营,可是,出城的兵马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器械焚烧殆尽,先期抵达的两千柄袁军伤亡殆尽,短期内难以再战。
陈武、陈到早已经合兵一处,听得退兵锣响,他们不再恋战,急令军卒退却。
青州军打算‘抽’身而退,鞠义岂能袖手旁观?
“冲过去,夺取城‘门’!”
青州军边退边战,速度缓慢,而鞠义的先登营好像牛皮糖一般紧紧地黏在后头。
两百步开外,高览统领大军已经冲了过来。
无奈之下,陈到、陈武亲自殿后。
“放箭!”情况紧急,必须加以阻挡,否则的话,一旦袁军趁势夺城,李贤可就‘弄’巧成拙了。
“风,大风!”
歇了好一阵子,弓手全都恢复了气力,他们将目标放到了护城河两侧。
“嗡嗡嗡”,箭矢不要钱一般倾泻而下。
饶是袁军防护得当,准备周全,却还是有人中箭身亡。
“冲,快冲,只要冲到城下,守军的箭矢就没用了”,高览歇斯底里,他已经是败军之将,这一次好不容易得到了洗刷耻辱的机会,必须加以珍惜!
青州军箭如雨下,竭力阻挡,可是,高览还是追上了陈到!
这可如何是好?
关闭城‘门’?
城‘门’附近还有数百军卒未曾入城,连陈到、陈武两员大将都未曾退却,谁也不敢贸然下令。
“使君,袁军已至,可否关闭城‘门’?”
李贤深吁一口气,似笑非笑:“不,传令下去,让白耳军即刻入城,陈到、陈武不得有误”。
“可是城‘门’……”
“我自有应对之策”
陈到、陈武接到军令之后不敢怠慢,他们匆忙入城,可是,冀州军也来了。
城‘门’没来得及关闭,大队大队的冀州军便疾冲而至。
“速退!”
城头,陈到、陈武一声呼哨,原本与冀州军纠缠到一处的青州军卒便急退数步。
“蹬蹬蹬”,在冀州军反应过来之前,所有军卒都躲入了藏兵楼内。
高览脸‘色’大变,直觉告诉他其中有诈,“小心!”
四周的军卒‘摸’不着头脑,他们搞不清楚青州军在搞什么,己方人马都已经入城了,城池必将易手。
入城的兵马越来越多了,十个、五十个、一百个,越来越多的冀州军涌入城中,他们放眼四望,四下里根本没有青州军的兵马。
静悄悄的,有些反常。
不明真相的家伙已经欢呼起来,他们以为自己赢得了胜利,只有早些与青州军卒厮杀作一处的家伙们却察觉到了几分不妥。
城外,袁绍觉得有些难以置信,这就破城了?
十万大军围城数日,攻打了无数次,尽皆无功而返,今日一战获胜?
然而,不等袁绍脸上‘露’出笑意,一阵急促的鼓声瞬间响起。
隆隆的鼓声盖过了弓弦振动的声音,高览大吼一声:“竖盾!”
下一刻,黑压压的箭矢从两侧的藏兵阁处疾‘射’而出,这一刻,已经入城的冀州军成了活靶子。
谁也没有想到,李贤竟然会玩这么一出。
从白耳军出城,再到陈武接应,直到现在,连环套,一环套一环,可谓天衣无缝。
袁绍中计了,高览、鞠义都中计了。
成功入城之后,冀州军下意识地放松了戒心,谁都不曾想到,危险就在这一刻降临了。
整整六百多名冀州军避无可避,其中多数人死在了第一轮箭雨之下。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箭雨过后,一直未曾发威的短矛出动了。
城内城外,大批量的短矛凌空而至,瞬间清理了一片死亡地带。
短距离之内,短矛的穿透力不逊于弩箭,中者非死即残。
袁绍时时刻刻都想破城而入,于是,李贤便利用他迫切的心思,‘诱’敌深入。
果不其然,冀州军来了!
一切尽在掌握,李贤意气风发。
袁绍空有十万大军,却不知该如何利用,反而被天文数字的粮秣坑的头晕脑胀。
李贤就没有这种烦恼,高唐城中存粮极多,数万大军足够一月之用。
袁绍等不到一个月,所以,李贤耗得起。
中计了?
前军受阻,袁绍陷入疑虑之中,继续派兵,还是退兵休整?
不,好不容易冲入城中,绝不能半途而废。
袁绍仿佛赌桌上的赌徒,决定压上一切筹码。
“袁尚,你且派人突击,若胜,我会重重有赏!”
袁尚兴高采烈:“多谢父亲,孩儿定会夺下高唐城,为父分忧”。
“去吧”
“喏!”
。。。
第五百七十九章收网
袁绍出身豪‘门’,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官二代。访问:。
袁术同样是官二代,却因为自己作死,将偌大的家底败光,反观袁绍,杀宦官,骂董卓,灭公孙,十年间,袁绍名动天下。
若不是李贤横空出世,袁绍将成为北方首屈一指的人物。
七年前,孔融担任北海相的时候,袁绍便对青州垂涎万分,等到李贤掌权之后,冀州军多次南下滋扰,可是,淳于琼、逢纪、高览连败三次。
卧榻之侧岂容安睡,李贤吞并徐州,实力进一步壮大,袁绍终于意识到,必须解决李贤,否则的话,青州将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经过再三筹划准备,袁绍亲领大军南下。
在袁绍看来,十万大军,一定可以清风扫落叶一般干掉李贤。
可是,事实证明,袁绍过于乐观了。
泽幕城下,踌躇满志的袁绍未能破城,只得退而求其次,再攻高唐,可是,大军耽搁了七日,依旧难以入城。
一城不破,何以平天下?
如此种种,着实让袁绍丢尽了颜面。
今日,若不是李贤行险,鞠义的先登营哪有机会入城?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袁绍好不容易盼来这么个机会,可不想轻易放过。
高览已入城中,鞠义的先登营也在,就算城中有变,他们二人联手也足以应付,于是,抱着抢占先机的念头,袁绍急令三子袁尚引军入城。
又是五千兵马!
李贤高居城楼,他盯着袁绍的中军大纛,只见对方令旗翻转,没多久的功夫,一支兵马便脱离军阵,往城‘门’而来。
“成了,袁绍中计了”
“主公妙计安天下,袁绍此战必败!”
李贤没有那么乐观:“冀州军数量众多,高览、鞠义又非庸将。这一战若想大获全胜,只怕很是困难”。
“主公无忧,冀州大军已成疲军,只要控制城‘门’,瓮中捉鳖即可”
李贤深吸一口气,缓缓颌首。
此时,城中‘激’战正酣。
鞠义、高览真的联手了。察觉到青州军的意图之后,二人别无选择。只能并肩作战。
“快,冲过去,避开箭雨!”
留在原地肯定行不通,在高览。鞠义看来,唯一的一条活路就是杀透敌阵。
视野中,一队青州军出现了。
杀!杀过去!
杀他娘的,都是一个脖子两只眼睛,谁比谁高贵?
从冀州到这青州,风吹日晒。大家吃了多少苦?难道就这样死在这里?
人死卵朝天!
高览立下军令状,他一马当先,径自往前冲去,在他身后,受伤的鞠义始终没有拉下太久。
“儿郎们,青州军是在虚张声势,看老子的!”
常言道。临阵不过三矢,也就是说,两军‘交’战,一百二十步的‘射’程之内,除却天生善‘射’的神弓手,普通军卒顶多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射’出三‘波’箭雨。
三矢过后。对方的步卒就可能冲到近前,短兵‘交’接。
若是与骑军对战,对方的快马可能两阵箭雨的功夫就可以蹿到近前。
如今入城的冀州军抱着必死之心,人人势若疯狂。
三‘波’箭雨过后,冀州有七百多人倒在了地上,能够依旧保持奔跑的流寇只剩下了千余人,城外。袁尚的五千兵马近在咫尺。
这时候,高览距离青州军的战阵不过十步。
这么近的距离,抛‘射’的话已然是没有用处的。
在上司的呼喝下,长弓手调转箭头,略为平转地‘射’出了第四‘波’箭雨。
这一次,箭雨的杀伤力大减。
一些军卒甚至用手中的武器拨开了来袭的箭矢,不过他们即将面临的是严阵以待的长枪兵。
那些中了箭的贼寇也不沮丧,他们在倒地之前嚎叫着抛出了手中的武器。
有躲闪不及的卒不慎之下吃了大亏,被砸伤了臂膀,好在他们身上的衣盔颇厚,挡住了利刃的进一步伤害。
饶是这样,坐阵中军指挥的胡庸还是觉得颜面无光,他大声咆哮着,喝令长枪兵加快推进的速度,加速剿杀。
这时候,左右两翼的青州军已经完成了包抄。
袁尚急冲而至,可这时候,他才绝望地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重围之中。
不妙!有心退却,可是,“轰隆隆”,城‘门’落下,四千名冀州军困在城中。
近战,缺乏长兵器,缺乏统一战阵指挥的冀州军没有任何侥幸的胜算。
战场上,士卒的决死之心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并不能改变什么。
一个时辰过后,四千名冀州军战死大半,余者尽降。
鞠义宁死不屈,最终力竭被擒。
城外,袁绍铁青着脸,他大声咆哮:“攻城,攻城!”
陈武、陈到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刚才那番暴虐的厮杀已经耗费了他们太大的力气,这时候虽然休整了片刻,缓了几口气,可流逝的气力却不可能一转眼就恢复过来的。
四下里,一同厮杀的军汉这时候都瘫坐在地,只有新至的军卒快速在前头组成阵势,遮掩住了他们。
咚咚咚,城外袁军又发起了攻势。
这一次,袁绍真的疯了,连折两将也就罢了,连自己心爱的儿子都在城中,这仗打的这他娘的憋屈。
“后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