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商户的商品也不是凭空出来的,大多都是其他工坊造出来,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民用工坊都是靠着这军械养活,神策军和五军营的数十万精兵,靠他们讨生活的人,只怕百万都不止。”
“要养活这些人,可不容易啊,本王这些年可是殚精竭力。一旦这些人不能养活了,那可就是凭空造出百万的流民,上百万人失了饭碗,没了生计,这日子可怎么过?一旦这些人成了流民,而且失去了军中的需求,首先就要冲击到各行各业,真到了那一日,本王可以向诸位保证,整个关东三万多家大小的工坊都要饱受冲击,十几万商贾的经营都会艰难起来,到时候只会有更多的人失去生计,真到了那个地步,本王也就完蛋了,商贾们也完蛋了,关东士族只怕也逃不掉,这关东,上到本王,下到最卑贱的脚力,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于难。”
众都督们都是奇怪的看着秦少游,他们不明白,秦少游为何要对自己说这番话。
不过……震撼却还是有的,他们虽然未必明白秦少游说的事情到底有多严重,不过想来,秦少游想要告诉他们的就是,这些工坊必须要维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能停工。
秦少游微微一笑:“这些年,所有的商贾都在扩大生产,无数的工坊拔地而起,这就是关东,在别人眼里光鲜亮丽,可是所有人都有一个隐忧,这隐忧,首先是在原料上,比如煤铁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大,因而价格也越来越高昂,若是不能探出更多的煤铁,将来制造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这其次,便是需求,工坊越多,可是购买商品的人一成不变,一旦饱和,大家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再其次,就是军购,一旦马放南山,官军不需要这么多军械了,这可如何是好,一年下来,装配二十万精兵的军械,难道生产出来,全部成为废品吗?可是一旦不生产,就意味着无数人要衣食无着,诸位能明白本王的意思吗?”
大家一头雾水,还是有些不明白。
秦少游叹口气:“本王哪,就好像是一个架在火上的人,虽然越飞越高,可是脚下的火苗也在不断的蹿高,若是本王蹿高的速度及不上火苗,那么就要被活活烧死。现在的关东也是如此,这里的每一个人身后都有一根鞭子,本王疯狂的制造军械,而要让军械物有所值,就必须装配到军中,于是就要扩充越来越多的军马,可是军马养着不动,就是毫无意义的损耗,军队的作用是什么?这每年数千万贯乃至上亿贯的钱砸进去,可不是为了听个响的,创造不了价值和收益,迟早神策府入不敷出,若不裁军,就无法维持。”
秦少游脸色凝重起来:“所以,关东人要生存,要维持今日的繁荣,或是为了让更多人腰缠万贯,更那些本是腰缠万贯的人赚取更多的财富,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走。这条路走到今日,本王已经没有了选择,方才作坊里的匠人们也没有选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选择,关东人只能战争,你们看报的吗?这儿近来流行报刊,还流行戏曲,无论是任何的报纸,任何的戏曲,几乎都在不约而同的鼓励战争,这不是本王有意为之的结果,而是所有人心底的意图。”
“这场战争,或者发生在江南,或者是在剑南,到了那时,神策府会装配更多的军马,制造更多的神兵利器,源源不断装备精良的将士,可能会在陇西,可能会在岭南杀敌作战。当然……也可能不必在这里,你我都是同族,何必要自相残杀呢?若是我们站在一起,团结一心,那么战场就不必再天下诸州,可能接下来的战场就是在渤海国,是在百济,是在倭国,又或者,是在大食,是在天竺。”
“有的事,我们无法选择,可是有的事,我们却是可以选择,而所有的选择权,就在诸位都督们的手里,到底是与本王决战于岭南或是江南,还是我们在一起,去征服天下。”(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二章:莫非王土
都督们不做声了。
原来秦少游的目的在于此。
秦少游带他们出来,无非是告诉他们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那就是,他在关东建立起来的这么多钢铁、刀剑、火炮、弓弩作坊,还有在卫州设立的五军营,为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战争,便是不断的打开商路,将越来越多的人融入这个体系。
一场战争,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今日他们若是不肯就范,那么这每年数亿斤的钢铁,将会锻造出无数的刀枪剑戟,耗费在无数的火炮和弓弩之上,最后再转化为一支支训练有素的军马,也就是说,他们将要承受的,就是这个天量数字所铸就出来的百万雄师。这支用钢铁来缔造出来的精兵,将摧毁一切,将他们统统消灭殆尽。
这显然是赤裸裸的威胁,可是这种威胁十分直接也十分的有效,那每日倾倒出来的无数铁水,任何人都无法忽视它们的能量,这是最后的通牒。
当然,秦少游也并非没有指出出路,我们为什么要兵戎相见呢,为什么非要打生打死呢,为的就是这么一点的蝇头小利吗?
显然,这不是一笔好买卖。
秦少游淡淡笑道:“天下之大,何止是九州之地,向东,是一片汪洋,汪洋的彼岸,是无数的岛屿,向北,则是大漠,大漠的原野何其辽阔,向南,亦是万里的疆土,在那儿百国林立,从这里向西,至极西之地,便是行十万里,也未必能看到尽头,你们现在所在乎的这一镇之地,何其渺小。一镇都督,现在在本王眼里,又是何其卑微,本王要侵吞你们的疆土,只需一纸昭令,旦夕之间,便可将使千里无人、血流成河,可是……你们不妨和本王一样,站的更高一些,不要计较这眼前。你看,韦家那些都督,本王原谅了他们,依然给他们安排了要职,用高官俸禄去供养,长安来的旧臣,本王也对他们极尽礼遇,你们可知是为什么?你们只道是本王心胸宽阔吗?不,本王并非是心胸宽阔之人。本王给予他们礼遇,依然使他们各镇一方,成为封疆大吏,或者许以他们巨大的财富。并非是本王不忍加害他们,而是本王所看到的天下,绝非只是这小小的天下九州,这真正的天下九州。何止比我们现在所见的要辽阔十倍,也正因为如此,本王要完成这样的伟业。要使关东的货物行遍天下任何一个角落,要让任何一处的山岭、原野都能为工坊所用,就需要有人为本王效命,神策府、五军府乃至于神策军和五军营这些人还远远不够,本王要将王旗插在天下任何一处角落,甚至是极西、极东之地,那么就必须得有更多的都督和更多的封疆大吏,本王需要更多像诸位这样的人,甚至他们姓韦,本王也需要重用,因为这九州之地,每一个人,从官吏到大儒,从商贾到农户、匠人,从武人到戏子,每一个人,对于本王来说都有大用,每一个人都是缺一不可,每一个人,对于本王来说,都是难得的资源,也正因为如此,本王才愿意对所有人予以善待,韦家人如此,你们……也是如此,本王给你们选择,你们若是想要选择玉石俱焚,本王自然由着你们,等到本王的天兵一到,自然满足你们的心愿,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诛灭你们的家族,杀死你们的女眷,甚至连你们的宗祠,本王也要讲它夷为平地,使你们的祖宗的尸骨暴于荒野,使你们痛彻心扉。可是……你们若选择为本王效命,愿意与本王一道去完成一桩更宏伟的事业,你们的待遇,绝不会再韦家人之下,也不会再长安的旧臣之下,你们或在未来天下的中枢身居高位,或是在万里之外依然任你们的大都督,或是富甲天下,你们的家族,也将因为你们而受益,你们的家业,将会比之今日更加膨胀十倍,本王的话,言尽于此,你们自己思量,何去何从,接下来的路如何走,本王不会逼迫,甚至你们之中,有任何人想要离开洛阳,本王也绝不阻拦,反而会派人将你们礼送出境,绝不加害。”
都督们愣住了。
若说没有跟着秦少游来这儿四处巡查,或许他们觉得秦少游所说的只是胡话,可是显然,当他们眼见为实,看到这连绵不绝的工坊,无数的刀枪剑戟自这里产出,在场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不敢怀疑秦少游是在吹嘘。
这就是高度的问题啊。
就好像韦家,韦氏想到的,只是做长安宫中的主人,所以对于她来说,每一个官位,都是至关重要,非要让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占据不可,毕竟,重要的官位只有这么多,即便是分封都督,这每一个都督到底便宜谁人,都需要精打细算,需要权衡无数次,除了要任用私人之外,又要拿着这都督来拉拢一些应该拉拢的人,所以韦氏在人眼里是斤斤计较,韦家的人纷纷因她而鸡犬升天,可是其他人呢,绝大多数人都被排挤在核心之外,心中愤恨不平。
这并非是韦氏不知道,自己这样‘自私自利’,会招致许多人的反对和怨恨,可是她没有选择。
而秦少游却显然并没有站在这个角度看问题,他所看、所想,处心积虑去谋划的,原来竟是如此高远,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压根不将一些高官厚禄当一回事,韦家的人依然做他们的都督又如何,他的功臣们,将来会有更好的职位,让鄂国公这些人占了便宜又如何,他的亲信,完全可以做更大的买卖,难道,一个万贯家财的人,会斤斤计较于一盘残羹冷炙吗?
李毅成一直都默不作声,心里也一直都在天人交战。
从前的朝廷,即便是唐军最盛之时,每年炼出来的钢铁,打造出来的刀枪剑戟,可能都没有秦少游现在这些作坊打出来的军备十分之一,秦少游显然说的没有错,这无数的作坊。显然根本不是为了小小的九州之地所准备的,秦少游有更大的图谋,无论是神策军还是五军营,都在疯狂的招兵买马,卫州那儿,无数的新兵在疯狂的操练,一柄柄神兵利器锻造出来,源源不断,这一切的一切,显然只是瞄准天下诸镇。还有那关中,显然都是没有必要。
现在……该让自己做出选择了。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自己还有继续权衡利弊的时间吗?
何去何从呢?
不待他开口,已有一个都督拜倒之地,对秦少游道:“下官愿供殿下驱策,宁愿奉二皇子诏令,请神策府和五军府派遣官吏至下官所辖各州,也请殿下收下官兵马,精壮者补充入五军营。老弱病残,也尽请殿下裁撤,至于下官,则任由殿下处置。是依旧留任,或者是调任他职,下官绝无怨言。”
其他都督面面相觑,有人表态了。
他们固然不知道秦少游的雄心壮志能否实现。可是眼下所遇到的困境却是实打实的,秦少游这边是磨刀霍霍,随时可能动兵。眼下似乎除了明哲保身,他们没有任何的选择。
他们或许并不在乎秦少游所展现出来的所谓前景,可是至少秦少游这个雄心壮志的人告诉了他们,人家压根就不在乎这点儿官位,再加上又有韦家和关东旧臣作为榜样,暂时也不必担心卸磨杀驴的问题。
到了这个份上,还有什么说的,李毅成也是按耐不住,拜倒在地:“下官也愿供殿下差遣。”
十几个诸侯,终于还是纷纷拜倒在地,算是彻底的向秦少游表达了自己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