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少游在班中,见崔詧极力推崇自己,心里不由在想:“这崔詧如此,一半是因为实情,另一半,只怕也有拉拢的意思。”
这其实就是秦少游非要强攻建春门的原因,若是现在的太宗皇帝,自己的实力暴露,不免让人忌惮,可是现今的天子却是孱弱的李显,朝中大变在即,强取建春门,显露自己的实力,如此一来,博弈的各方,就不免希望能够拉住自己,至少也希望自己不要倒向自己对立的一方,毕竟现在的大唐朝,处在权利的真空之中,每个人想要占据最有利的地位,收买人心,乃是重中之重。
这时,武三思急不可耐的站出来,道:“崔公所言甚是,不过……臣以为,此番秦少游何止是首功,此旷世奇功而已,臣亦参与其中,可是真要论及,臣等在秦上尉面前,委实是萤火之虫,黯然无光。”
李显点头,深以为然,他对秦少游印象颇好,尤其是在自己处境最危险的时候,秦少游二话不说,带着天策军投靠,这种患难之中的情谊,非比寻常,他定了定神,道:“该当如何封赏?”
说起封赏,那就是武三思的本职了,武三思毕竟是礼部尚书,这一点上,他的资格确实略胜崔詧一头,武三思道:“陛下,封赏无非有三,其一升爵,其二封职,其三恩赏而已。秦少游大功于朝,这三样,怕是缺一不可,臣以为,既从封爵开始,秦少游本为国公,按爵位来说,理应敕为郡公,可敕弘农郡王。”
弘农的赐号,其实是很实在的,早在汉时,这里就是豪门聚集之地,到了唐时,门阀之中最厉害的关陇门阀和关东门阀,其中关陇门阀大多是在万年县,而关东门阀,则多出自弘农,可以说这个地方,乃是东都最为重要的地方,只是此后,五代十国时,杨行密被封为弘农郡王,杨行密谋反,成了开国皇帝,这弘农郡也就招致了打击,屡屡被缩减,最后被河南郡所取代,而河南郡此后又升格为府,成为了京畿之地,前些日子,就有人提出,恢复弘农郡的设置,在河南府之下,设置弘农郡以及河南郡,由河南府辖制,只是当时政局太乱,武三思这时候提出秦少游为弘农郡王,这是一箭双雕,一方面,给秦少游卖个好,另一方面,则是希望朝廷设置河南、弘农二郡,目的,当然是借此机会,分化掉河南府,河南升格为府之后,其府尹一直都是崔詧的人,上一次崔詧打击韦玄贞,这河南府尹就出了不少的力,而府尹的权利大,就在于他没有被人分权,毕竟河南府辖下十几个县,这些县的使君,因为职位与府尹天差地别,只是从属。而一旦分郡,意义可就不同了,两个郡长级别至多也就比河南府低那么一些,表面上是属官,实则却是将河南府的权利大大的分化。
秦少游觉得颇有意思,今天的武三思,似乎信心特别足,联系到昨天夜里,他与韦皇后搏戏,想来,这厮和韦皇后的关系升温很快,这简直他娘的是摆明着把矛头指向崔詧,捋起袖子就开挖崔詧的墙角啊。
不过……这些,似乎现在和地位超然的秦少游无关了,他毕竟是这件事背后的真正受益者。
崔詧脸色风淡云轻,似乎没有想到武三思的‘居心叵测’。只是吟吟笑着,没有出言反对。
武三思继续侃侃而谈,道:“至于实职,臣以为,天策军此番有大功,足以与飞骑并肩,理应将天策军升格……不妨改以神策之名,其设置,与飞骑相当,所有官校,亦各自补缺,秦少游,可升为将军。”
武三思这一手,倒是很投李显的所好,天策军……这个名儿本来就是个忌讳,现在改为神策军,名称改变不大,并没有贬低天策军地位的的意思,却是某种程度,规避掉了这个让人如鲠在喉的东西。
至于将神策军升格,也是理所当然,飞骑军现在有些没落,不过迟早要重整,而神策军在夺门之中功不可没,战功彪炳,也足以胜任禁军中的禁军之名。
秦少游升将军,自是实至名归,更加没有什么挑剔的。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章:重赏
武三思的这些倡议,真是煞废了苦心。这家伙平时没什么建树,偏生给人穿小鞋和阴谋诡计却是独树一帜。
尤其是那天策军改为神策军,其实是秦少游最当务之急的事,忌讳这东西,就好似是鸡蛋上的裂缝,初时看不出来,可是时间久了,慢慢的发酵,就足以致命了。
而武三思却也是恰到好处的迎合李显的心思,于是乎,他继续道:“此次功勋甚大,恒古而未有,既已封爵、升职,可是臣听说,神策军与其他各军卫多有不同,秦少游乃陛下肱骨也,他最值得称道的是,神策军的钱粮,都由他独自承担,臣听说,神策军每年所需,多达钱两百万贯,所费粮秣,更是无以数计,除此之外,还有军马、器械等等,如今神策军此番靖卫有功,而朝廷要负担这样的军费,哈……臣说句不该说的话,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臣弟承嗣便是户部尚书,这些事想必他最是清楚,户部每年的钱粮出入,只怕将他这户部尚书卖了,也难以赡养神策军。”
说到这里,武三思自顾自的笑了。
也有人莞尔。
不过有些人,脸色却不太好看,甚至脸色可以用凝重来形容。
这世上大抵可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目光长远的,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是也有人,却是目光短浅,他们要的就是眼前的利益,至于以后,哪管什么洪水滔天。
现在武三思拿这个说事,显然是想延续此前上皇的国策了,这个国策是什么,以地养兵,兵是秦少游的兵,地却是朝廷的地,固然朝廷的组织能力低。也因为朝廷难以开什么财源,所以同样一块地,秦少游变着花样,其收益可是朝廷辖下的十倍百倍,可是莫要忘了,若是这些土地划分给了神策军,神策军必定要借此膨胀,最后这神策军也就越来越不容忽视了。
不容忽视的结果会是什么?
现在神策军勉强还可控制,十年二十年之后呢?
于是有人不禁有些担心。
而武三思则不同,他的目的很简单。他得拉住神策军,武家不如那些大门阀一样树大根深,虽然武则天为他们解决了身份的问题,而且很快他们就与韦氏打成一片,可是说到底,他们终究还是无根的浮萍,他们必须得依靠一支足以自保的力量,而这支力量算来算去,也只剩下神策军了。毕竟对他们来说,秦少游与他们的关系不坏,现在论起来,又是亲戚。再加上有武则天局中协调,自己想方设法借花献佛,多给一点甜头,那么即便秦少游不会成为武家的人。那也绝不会是自己的敌对者。
武三思终于还是图穷匕见,他正色道:“所以,臣以为。何不如神策军依旧还是照团结营的旧法,朝廷重设弘农郡,将这弘农郡的郡地,尽皆赐予神策军以充养兵之需,如此,朝廷也落个清闲自在,至于神策军上下呢,也可兵精粮足,继续为朝廷效命。”
这里的重设弘农郡,这可是辖制七八个县,有户籍二十余万,人口过百万的地方,反正地不是武三思的,他大手一挥,倒是轻松自在,可是很明显,这里头,却有很深的意涵。
武三思这是吃了枪药,简直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以武三思的性子,以往绝对不敢捅这样的马蜂窝,可是现在,这厮的战斗力直线上升。
秦少游都被他大胆的提议吓得目瞪口呆,置弘农郡,神策军辖弘农。
弘农是什么地方?
弘农是关东诸门阀的发源地,地位与关中的万县相当,可以说,关系错综复杂。
现在神策军置在弘农,这意味着什么?
神策府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改变食户的属性,改变什么属性?就是寻常种粮的,统统改为其他的经济作物,尽力使他们富足,而后再将相当大一部分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解放出来之后,再蓬勃发展百业。
而这种特点就要求,神策府对食户拥有极强的控制力,而对门阀来说,他们也是如此,只有控制住他们的佃户,他们的土地才能更有价值。
一旦神策军控制了弘农,那么接下来,必定会引发关东门阀与神策军之间的剧烈冲突,武三思是并州人,属于陇西的豪族,关东门阀怎么样,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不要忘了,昨夜和武三思搏戏的十分愉快的韦氏却是万年人,属于关陇门阀,前些年,武则天为了压制关陇门阀,大大的提高了关东门阀的地位,以关东而制关陇,关东门阀的实力可谓不小,而武三思这一手,想必是韦氏的妙招。
其一,一旦设弘农郡,就大大打击了河南府,若是再让弘农郡完全由神策军掌控,那么河南府的地位顿时就变得可有可无了,地都被分了一半,人口减少了也近一半,再加上既有弘农郡,肯定还得另设河南郡,这河南郡的长官,会对你河南府俯首帖耳吗?
崔詧当年利用河南府尹来打击韦玄贞,显然这一次,是韦氏进行的一场报复,先把崔詧的墙角挖了再说。
至于第二,则更为狠辣,那就是关东门阀绝对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一旦秦少游占了弘农郡,人家肯善罢甘休吗?肯定有所反弹,某种程度,这就给神策军制造出了一个天然的敌对者,而这些敌对者,若是被神策军挖了根基,老窝都被秦少游一脚端了,在大受削弱的同时,必定会伺机反扑,这一手显然是用来制衡秦少游的。
而这第三,才是真正的厉害之处。
所谓的关陇门阀,几乎是李唐最根本的统治基础,而这关陇门阀内部,却也有不同,以往的时候,关陇门阀的领军人物,往往都来自于河北?真要追溯起来,这倒是和五代十国的北朝为了拱卫京师的安全,便在河北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初期六镇将士大部分是鲜卑贵族,还有一部分是汉人豪强,但后期汉人逐步成为主体。这批军事贵族以武川镇军人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
此后,这些河北六镇的军头,如崔氏、李氏、王氏等等,又与关中地区的豪族结合,互为联姻,最终缔造了这大唐最强大无比的力量。
所谓的五姓七家,其实本质上就是河北的军头世家,而处在万年县的绝大多数关陇门阀,虽然也是这个集团内部的得利者,如韦氏、上官氏之类,则一直属于从属的地位。
只是武则天遏制关陇门阀的时候,关陇门阀内部,却被狠狠压制,尤其是关东门阀,素来被关陇门阀所忌,现在韦氏直接拿秦少游去弹压关东门阀,这对关陇门阀,甚至于崔詧、郑荣等人来说,都是让人喜出望外的好消息,韦氏这是借此,来提高韦家在关陇门阀内部的身份和地位,凭着她这一手,就足以让关陇的豪族对她产生好感,甚至声望要隐隐超过其他各家了。
如此一来,流放在外的韦玄贞,岂不是正好可以水涨船高。
这一次,即便是崔詧亦是脸色沉了下来,因为他清楚,这一手实在是漂亮的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