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东方织蛛)-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李重很有些白眼狼的潜质。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置审配,于是叫人带上审配,而审配早就被家人五花大绑了。
审配站在地上,满脸怒色,冷冷的看着李重。
李重干咳一声,问道:“审正南,如今你还有何话说?不若归顺了本候,也不枉费你一身本领。”
其实李重自己都知道这是废话,审配能投降才怪,但他不能上来就杀了或者放了审配吧,总要装装样子的。
果真不出所料,审配冷笑道:“李子悔,你无辜侵我州县,又想诱降于我,痴心妄想,要杀要剐速速动手。”
妈的!李重暗骂一声,对审配这种老顽固极为无奈,不过他也有些来气,你不能换个词吗,每次都是侵我州县,好像你多无辜似地!于是李重斗气一样问道:“审正南,你说我无故侵你州县,那你告诉我韩文节(韩馥)的冀州是怎么丢的,袁本初就不是无故侵人州县了吗?”
“哼……天下土地,有德者居之!”审配冷哼一声,抬头看着屋顶,毫不犹豫的答道。
“你……”李重气的差点没吐出血来,对于这种极度自恋的人,说什么都没有了,反正有德无德都是审配自己说的算。
李重心中默念了好几次‘心若冰清,天塌不惊!这才缓过气来,同时也反应过来,我本来也没打算招降审配,这是生的哪门子气呢?’于是冷笑道:“审正南,既然你无意归顺于我,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我这就送你上路吧。”
话音未落,审荣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泣声道:“主公,求求主公不要杀我叔父,要杀就杀末将好了,审荣愿意以身代死。”
还没等李重说道,审配就呸了一声,怒气冲冲的骂道:“你这竖子,不忠不孝之人,要不是你勾结甄家,邺城如何会落入李重手中?”
审荣被审配骂的出不出话来,脸色胀红。
李重却看不下去了,冷笑道:“审正南,你不要满口大义,好像全天下就你一个人知道忠孝仁义一样,你有什么权利决定审家数百口人的身家性命,你有什么权利决定邺城数十万百姓的性命。我知道你不服……好!我给你个机会,今日我就看在审荣的面皮上饶你一条性命。”
说道这里,李重大声说道:“来人……给审配预备一匹战马,让他去南皮,和袁本初汇合,我到要看看,你能拿我李子悔怎么样?”
李重话音落地,房中立即响起无数声音。
以赵云为首的武将说的大概意思是:不要放虎归山,就算不杀了审配,也要将他关押起来。
审荣的意思就很简单了,那就是多谢主公的活命之恩。
第一百八十八章 计划破产
众将虽说议论纷纷,但也不能改变李重的初衷,审配还是骑上一匹老马,直奔南皮去了。
处理完审配的事情,李重便叫让众人各自散去。
甄家和审家的人都退了出去,府中只剩下李重的旧部,程昱这才说道:“程昱妄言猜测一下,如果说的不对,请主公恕罪,我观主公并没有招降审配的诚意,还不如……一了百了,不知主公放走审配有何用意呢。”
李重微微一笑,看着程昱说道:“杀了审配当然一了百了,但审家的人说不定会有什么心思,审家人出卖审配也只是为了自保而已,没见到审配骂审荣的时候,审荣都不敢还嘴吗?”
程昱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审配在审氏族人中确实很有威信。
“这不是最重要的……”李重接着说道:“审配此人虽说有些愚忠,但能力却出类拔萃,文武双全,堪称一国之才,不过咱们不用怕他。等审配到了南皮,袁绍一定不会放他回来的,让曹操头疼去吧。”
“哦……”众人终于明白李重什么意思了,不就是放了审配这条恶狗,让他去咬曹操吗?
不过众人还是很佩服李重的,主公要说治理民生,整顿吏治真不行,但规划发展大方向还是胜任的,战场的阴谋诡计更不用说了,主公的阴险那是与日俱增,一日千里啊。
不过李重还有一个更恶毒的想法,左右看看,李重吩咐守卫的兵卒严加看管,大堂周围五十步之内不许有一个人出现,违者格杀勿论。
处理完安全问题,李重这才一脸狰狞地说道:“诸位,我还有一个想法!”
主公这是要阴谁啊?众将只感觉浑身发冷,他们很清楚,李重绝对用不出什么奇谋妙策,会的都是阴狠毒辣的计谋。
“你们觉得,断了曹操的粮道怎么样?”李重低声问道。
不是吧!众将只觉得脑袋发晕,两眼发直,他们终于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李重的阴险程度,主公原来不是要对付袁绍,而是要对盟友曹操下手啊。
还真别说,李重的想法并不是一无是处,别看现在曹操远征千里,威风八面,但实际上曹操的粮道非常长,从濮阳到南皮,单按直线算来,就足有八百余里,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距离。
虽说曹操可以在清河郡等地就地征集粮草,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众人思索半晌,程昱第一个表示反对:“主公,如今我们刚与袁本初撕破脸皮,再与曹孟德交战实属不智,就算我们断了曹孟德的粮草,但如果袁本初不能一战而定,擒杀曹孟德,曹孟德逃回濮阳,定然会出兵攻打主公。而主公占据邺城,袁绍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不会先攻打曹孟德,定然千方百计夺回邺城,到时候主公就算有三头六臂,怕也是抵挡不住曹孟德和袁本初联手攻击。”
程昱说完,赵云也起身说道:“末将赞同程长史的话,如今主公事业方兴,应该稳妥为上,徐徐发展才是。”
见到文武两大领袖都表示反对,于是众将也都投了反对票。
不是这些人怕打仗,而是两线开战的后果太恐怖了,就连甘宁和周泰这样的亡命之徒都不敢赞同。
见到众人都反对,李重也只能干笑道:“呵呵……我也只是说说而已,怎么说我也是曹孟德的盟友,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自我吹嘘了两句,看到众人没有拍马屁的意思,李重立即转移话题,商讨军队整编一事。
李重出征的时候一共有一万八千人马,现在的军队总数超过四万八千人,足足多了三万人。
所以李重要则其精壮为兵,弱者为民,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李重的后勤养活不了将近五万人的大军,李重的心里底线是三万五千人,除去驻守各县的人马,能拿出两万人出征就好了。
李重必须要做好出征的准备,曹操和袁绍在南皮的大战无论谁胜谁负,李重都必须要分一杯羹,最起码李重要将魏郡、赵国郡、常山郡这三个郡掌握在手中,不然的话,此次出兵就要得不偿失了。
现在李重有将近八千骑兵,比出发的时候多了两千多人,这是李重增加的主要战斗力。
依靠这两万七千人的步兵,八千人的骑兵,李重有信心横扫三郡。
拿下这三郡最主要的好处就是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冀州富庶,共有十郡之地,其中这三个大郡就足以供养三万多兵卒(不包括各县的守军)。
这样一来,李重的军队就不需要从并州转运粮草,而利用这些节省下来的粮草,太史慈也就可以就地募兵,攻打代郡,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在邺城整编了一个月,众将忙的昏天黑地,但他们还不是最忙的人,最忙的就是神医华佗了。
在瘟疫的威胁下,各个世家可算是大出血了,无论粮食还是草药都是慷慨解囊,不大方不行啊!瘟疫是传染病,一旦解除禁足令,百姓就可以四处走动,瘟疫杀人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说明一下,审配守城的时候倒不是这些世家舍不得草药,关键是当初审配下令全城戒严,人都不许出门。再有,这些人也未尝没有讨好李重的意思,换了个新主公,总要表现一下的。
赵国郡是一个小郡,面积不大,而且李重已经打下了邯郸,所以攻打起来很容易,郝昭呆了几千人,不到一个月就将赵国郡置入囊中。
常山郡却是一个大郡,李重想了一下,就叫郝昭自行处理,慢慢打吧,反正不着急,能把野谷收上来就行了。
魏郡是最富庶的一个大郡,李重留下程昱守城,自己带着三万大军征讨各地。
魏郡不光是派兵攻打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还有一些县城在曹操的手里,这就涉及到曹操和李重的盟约问题了。
不过还好,也许是曹操的人品要比李重好的多,也许是曹操也不愿意和李重交恶,总之,曹操派往各县的县令都非常痛快的将各县交付给李重,无形之中给李重节约了不少时间。
第一百八十九章 曹操败退
时间流转,到了建安三年十月,天空中飘起轻雪,邺城的百姓纷纷涌上街道,高声欢呼。
千万别误会,邺城的百姓不是喜欢冬天,穷人都不喜欢冬天,百姓高兴的是冬天到了,天冷了,邺城的瘟疫也就基本上结束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李重这里欢天喜地,曹操却忧心忡忡,原因很简单,袁绍的援军来了。
和历史上不一样,曹操的官渡之战打的很苦,李重这个盟友不但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扯了曹操的后腿。
在没有李重的历史上,袁绍占据四州之地,实力十分强劲,所以用兵十分大意,几乎被曹操早官渡歼灭所有主力,最后只剩下八百精骑逃回邺城,而现在则不同,由于李重占据了并州,此消彼长之下,袁绍的优势并不是十分巨大,所以用兵也谨慎一些,所以在官渡大败还剩了一些家底。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官渡之战的时间提前了,袁绍的身体要比历史上好一些,虽然在官渡之战大败之后也曾气血攻心,但还活着并没有死。
袁绍没死袁氏集团的凝聚力也就谈不上涣散,曹操也就没有机会看着袁氏兄弟相互攻伐。
如果没有李重,曹操的战略是佯攻刘表,给袁氏兄弟狗咬狗的机会,但现在可不行,曹操还要和李重抢地盘呢,哪有时间作壁上观呢。
袁绍在南皮固守了半年,幽州的袁熙联合乌桓单于蹋顿,引兵五万,控弦者两万余人,南下救援袁绍。
此时南皮的袁绍手中有兵卒三万余人,其中就有八千大戟士,欠缺的只是骑兵力量,父子二人合兵之后兵力达到八万人,又一次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
而曹操此时有兵卒五万人,其中有五千虎豹骑,这是曹操能拿出手的全部力量了,袁绍不但占据地利,兵力还占优,曹操顿时犹豫不决,心生退意。
另外曹操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青州的袁谭随时可能放弃黄河以南的土地,渡河救援袁绍,这样一来,曹操几乎没有一点胜算。
而曹操的盟友李重还忙着四处攻城略地呢,根本不能给曹操任何支持。
曹操倒不是不想退兵,关键是袁绍有八万大军,其中更有两万余来去如风的乌桓骑兵,不是想退就能退的。
到了十月中旬,曹操终于坚持不住了,派人给李重送信,要求李重出兵相助,掩护自己退兵。
这次前来担任使者的依然是荀攸荀公达,李重也不怠慢,立即在邺城的府邸之中接见荀攸。
一见到李重,荀攸就急不可待地说道:“见过晋阳侯,这是操丞相的亲笔书信。”
李重让荀攸坐下,打开书信细细观看,曹操的书信很简单,首先说明了一下严峻的形式,然后说出自己的打算,想要退兵至界桥,希望李重能出兵相助,共同抵御袁绍的追兵。
李重把书信放到桌案上,仔细想了一会,问道:“袁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