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上山打老虎额)-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半仙自上次被郝风楼恫吓了一番,乖乖的做他的半仙,与那李景隆接触。倒也为郝风楼出了不少力,现如今寺庙建好了,郝风楼什么都不缺,就缺那么个幌子,既是寺庙,怎么能不养几个大和尚?师傅是挂名的主持,可是也少不得请几个绿叶陪衬不是?
于是乎,刘半仙剃度了,所谓僧道不分家,更何况刘半仙是水陆两栖的人才,蓄了发戴了道冠便能高呼一声道君,光着头便能将佛号喊得震天响,他二话不说,自然不敢忤逆郝风楼,带着他的几个道童便直接改了行。
因为大量的人力还没进来,他现在的职责就是看守这宝山。日子倒也过得清闲,刘半仙是干一行爱一行的人,自从进了这里,他还特意在寺庙的后头开辟了菜园子,还让此前的小道童也就是现在的小沙弥们种了果树,拿出一副扎根于此的劲头,很有几分扎根荒山的意思。
听到圣君驾临,他吓了一跳,虽然他已改头换面,可是终究还是没有忘掉自己的半仙业务,方才又想开始忽悠,好在郝风楼制止,他才立即住口,意识到自己虽然还将继续故弄玄虚,可是子云、天雷之类的话似乎从一个和尚口中道出来实在不妥,他现在是得道高僧,理应多讲一讲轮回才是。
朱棣对刘半仙倒是颇觉得有意思,他对和尚并不反感,恰恰相反,他很喜欢姚广孝,所以爱屋及乌,含笑对刘半仙道:“不知禅师高姓。”
刘半仙看了郝风楼一眼,吞吞口水道:“贫僧不戒。”
“不戒?”朱棣笑了:“有点意思。”便不再多说,边上的小沙弥已经磨了墨,他提笔蘸墨,却忍不住看着郝风楼道:“你这寺庙叫什么名字?”
郝风楼犹豫了一下,才道:“有家寺庙好不好?”
朱棣呆了一下,道:“休要胡闹。”
郝风楼立即正经起来,道:“金山寺如何?”
这里本就是紫金山,叫金山寺最合适不过,历史上虽然也有一座金山寺,就在镇江,只是可惜这金山寺的叫法却是几百年之后,眼下的镇江金山寺却是唤做泽心寺,因此这金山寺倒是原创。
朱棣颌首点头,提起笔来大开大合,笔走龙蛇,几下功夫便一气呵成,在一张白色的宣纸上书了金山寺三字。
只是这字……实在有点惨不忍睹,倒不是说鬼画符,只是水平实在有限得很。
郝风楼却是忍不住道:“好字。”
那刘半仙来了劲头,似乎又恢复了本行,侃侃而谈道:“笔走龙蛇,笔锋有剑,此剑为太阿,有开天辟地之威。”
朱棣哈哈大笑,却是伸出手对身后的侍卫道:“拿朕的印来。”
皇帝的印有许多种,像这等随身携带的金印类似于私人的印章,朱棣盖了印,印上的朱砂却是‘北平散人’四字。
郝风楼接过了纸,吹干墨迹,交给了刘半仙,道:“不戒大师,你明日让人拓印下来,再请人将这天子墨宝雕刻于宝山仪门之上,刷上金漆,记着,事成之后要沐浴更衣,焚香祝祷,这是我大明天子墨宝,能辟邪镇妖,这等荒山野岭有此墨宝在,保管妖邪不侵。”
刘半仙肃然道:“福生无量天尊……”刘半仙立即露出尴尬之色,连忙道:“无量寿佛,大人所言甚是,贫僧一定遵照办理,不敢怠慢。”
业务不够精通,差点露馅,郝风楼很想揍他一顿,不过想到毕竟人家才刚刚转行,不可能全无差错,才决定原谅他。
留下了墨宝,刘半仙便带着诸人进寺。
这寺庙实在是广阔,规模绝不比东宫的规模小,有广厦百间,无数的殿宇、亭台、阁楼林立,寺中的围墙高约数丈,前头还有点寺庙的规格,到了后头却又豁然开朗,一排排的屋宇和巨大建筑令人目不暇接,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仓库,整整二十多座,对这空间,郝风楼还算满意,至于其他就善乏可陈了,工部那边确有偷工减料的问题,寺中并没植树,也没有其他装饰,虽然庭院广大,却显得空旷。
郝风楼大致将建筑的方位记住,心里已经开始布局了,哪些地方用来做工坊,哪些地方适合安排食宿,又有哪些地方适合做书办的公房,自己若是到了又该在哪里落脚。
看得差不多了,众人进了刘半仙的禅房里,刘半仙请了小沙弥上茶,朱棣显得有几分倦了,道:“半年之功能有这个地步倒也尚可,模样倒是有几分。”
郝风楼微笑道:“是啊,不过格局毕竟小了,不过也无妨,这山下照旧还可以安排人,神武卫和火铳队上山操练,还有一些犀利的工匠亦可上山钻研,倒是其他的,比如神武造作局,大部分还是可以在山下安排的。”
朱棣颌首点头道:“不错,就这么着,地方,朕是给你腾出来了,你好生用命才是。”
郝风楼道:“儿臣遵旨。”
朱棣茶水喝多了,便去小解,禅房中只余下了郝风楼和那刘半仙。
郝风楼瞪刘半仙一眼,道:“让你做和尚,你非要紫云、天雷,你这做的是什么和尚?简直岂有此理,以后再出差错,再不轻饶。”
刘半仙欲哭无泪,一肚子的委屈:“大人,这也是万不得已,贫道……贫僧也不想的啊,只是做惯了道士,猛地做了和尚,总有那么丁点不适,不过大人放心,贫僧一定知错就改,断不敢再出任何差错,贫僧想好了,从此之后定要跟着大人好好的干,贫僧给大人做一辈子的和尚,绝不皱眉头。不过贫僧并没有度碟,虽是披上了袈裟,可是鸿胪寺那儿不曾造册记档,终究还是假和尚……这……”
郝风楼倒是心平气和了,方才其实是吓唬他罢了,便道:“这个放心,小事一桩,过几日就帮你办了,从此往后你便代我恩师做这金山寺的主持,鸿胪寺那边自然有人疏通,过不了几日就会有人将东西送来,你好生在这里,不要轻易下山。”
刘半仙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连忙道:“是,是,贫僧知道了,贫僧一切都听凭大人的安排。”
正说着,朱棣回来了,刘半仙立即住口,乖乖的站到一边,不再前倨后恭,依旧还是那副欠揍的得道高僧样子,半合着眼,不喜不怒。
……………………………………………………………………………………………………………………………………………………
第三章送到,大神们又开单章了,哎,还是被爆,可见勤劳码字,不如开单章啊,同学们就不能支持老虎一把吗?(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怒火三丈
一封宫中的拟票传到了北镇府司里,纪纲手拿着这份经由宫中拟票,文渊阁拟定,翰林草诏的圣旨,一时有些踟躇。
旨意很简单,礼部教习驸马朱昌侮辱太祖,罪大恶极,命锦衣卫立即拿办。
除此之外,还有一份刑部的驾贴。这驾贴往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司礼监出贴并加盖印信,另一种则是由刑部刑科给事中“佥签”,而大多数,驾贴都出自刑科,一般都不会由司礼监签发。
理由自然也简单,刑科代表的是朝廷,司礼监代表的是宫中,宫中要拿人,没必要做这个坏人,所以往往都推诿到刑科,意思就是,捉拿犯官是朝廷的意思,而非皇帝一己之私。
其中另一个理由,盖因为司礼监并不如后世那般可以为所欲为,这时候虽然天子对宫中的太监已经有了重视,可是各监的太监依旧不敢逾越规矩,若是到了正统之后,可就没有这般客气了,太监们嚣张的时候,一天签发十几张驾贴也是常有的事。
手里拿着这两样东西,纪纲有点犯迷糊。
侮辱太祖这罪名倒是新鲜,他连忙召几个心腹来商议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拿人。
拿人的步骤倒也简单,直接叫了个百户,手持驾贴,直接拿人。
只是可惜,这位朱大人显然不在家中,命人打探,原来还在部中公干。于是锦衣卫折道礼部,为首的百户奉上驾贴,帖子先送到了礼部尚书李至刚手里,李至刚骇了一跳,也是糊涂了。
说实在的,身为部堂之首。李至刚不喜欢朱昌,大抵是因为这位朱大人在部里出了名的混混,因为不受上官喜爱,前途又是无望,位卑职浅,所以特别爱折腾,对上官交代的事稀里糊涂,能推便推,偶尔还要招惹点是非,做上司的。谁喜欢这样的老油条?偏偏这种人还自觉的自己怀才不遇,每每哀叹,向人诉说衷肠,总是带着抱怨,给人一种上司识人不明的印象。
这样的人搁在哪儿都巴不得被上头一脚踹开。有多远滚多远才好。可惜的是,眼下大明的都城不是北京城。假若如此。这种人还可以打发到南京六部,让他一辈子蹲在南京玩泥巴,偏偏眼下京师就是南京,北京那儿虽然已经立为北都,不过眼下还没有事实双六部的制度,没地方搁着。自然而然只能继续晾在部里。
可是不喜欢是一回事,现在锦衣卫拿着驾贴来拿人又是另一回事。
李至刚不是蠢材,自然晓得深谙里头的道理,他手抚御案。却是招来个堂官:“去,到刑科复查一下,这驾贴到底是不是刑科‘佥签’,假若当真如此,需向刑部给事中问个明白,这侮辱太祖是什么意思。假若不是,立即來报。”
踢皮球,又见踢皮球,驾贴是刑科‘佥签’的,责任不在户部,之所以问明白,其实就是想把干系推到刑科去,到时候别人议论,大可以说是刑科的责任,于己无关。
这堂官不敢怠慢,脚步匆匆的去了刑部,到了刑科,见了刑部给事中,说明来意之后,刑科给事中倒是慎重起来,他很快就明白了礼部的意图,这事儿确实不小,以言治罪,其实也没什么,偏偏这次参与弹劾的人不少,现在拿了朱昌,其他人必定会兔死狐悲,人人自危,到时候肯定有人会闹将起来,最后满城风雨,一旦卷起了风浪,肯定得有人背黑锅,礼部尚书若是任由朱昌被拿,那礼部尚书肯定要遭士林抨击,假若礼部尚书溜了,大家肯定要怪他签发了驾贴。
所以这种事必须慎之又慎,犹豫片刻,这位给事中的回答道:“驾贴之事却是文渊阁打的招呼,到底如何,本官却是不知,要问明白,只怕得去翰林打探。不过现在细细想来,这驾贴‘佥签’的确有不妥,不妨如此,本官打发人去翰林问问,一问便知。”
这礼部堂官深谙这给事中是想推诿,却也不点破,便在这儿等着。
于是乎,翰林院的诸位大人们就头痛了,一个个打探,人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倒是有个草诏的翰林侍讲金幼孜只是语焉不详的说了句:“宫中的东西,本官只负责草拟,其他的一概不知,想要探个究竟,怕是要去宫中问了,不过其实这也容易,通政司那边或许晓得一点眉目……”
许多人在各部各衙里穿梭,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就是,谁也不知这侮辱太祖是什么意思,也不晓得为什么要拿人,总而言之,驾贴是出来了,至于到底怎么个意思,天知道。
几个时辰之后,天已是黑了,可是礼部还是依旧灯火通明,礼部尚书李至刚不下值,就在这干耗着,其他人见部堂大人如此,自然也不敢擅离职守。
那朱昌也聪明,早有人给他传了消息,他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