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废墟里遗忘的阳光 >

第7部分

废墟里遗忘的阳光-第7部分

小说: 废墟里遗忘的阳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师父拿着竹木片,到求签诗牌上照着竹木片上的数字寻找,这时候于澜心很平和而安宁,对求签上的是福是祸极为泰然。当小师父撕下一张求签诗,走过来,并且递给她:“施主,这是您求的签。” 

  于澜接过来,看了一下,诗上面写着: 

  落地是为生无常, 

  前世情愿今生现。 

  三生精魂游世间, 

  幸尔坐端海西头。 

  然而于澜不明白诗中的妙解,究竟是何意。而站在她旁边的小师父看她盯着求签诗沉思了很久,想她一定饥饿了,便催促道:“施主,请您现在用斋吧。”她被小师父打断了思考的念头,回过神来,“哦,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斋饭很简单,一碗米饭,一盘凉拌豆腐白菜,再加上一碗热汤,于澜先端上热汤喝了几口,味道很淡,胃里流动着无滋无味,然而饥饿无法抑制对食物的渴望,她还是端上米饭吃了起来,虽然寡淡,但还是很香的,毕竟饿才会有这种感觉。 

  “施主,够吃吗?不够的话可以加点,”小师父看着她碗里没米了,正准备给她续添。 

  “谢谢小师父,我吃饱了,”于澜合上双手低头向他谢意,“请问您师父晚上是不是一向睡得很早?” 

  “是的,施主是不是有问题向师父请教呢?”小师父明白于澜指的是求签诗。 

  于澜心想妙觉大师化缘一天了,想必旅途劳累,需要休息,不太好去打扰他,犹豫之中,小师父还是看出施主心事:“施主不必顾虑太多,师父愿意帮助施主,现在请跟我来。”说罢请她一同前往妙觉大师的禅房。 

  禅房,厢房都在寺院的后院,云天寺里所有的弟子都散布在其他殿活动,所以这时候除了小师父外,于澜很难看到其他师父忙碌的身影。 

  他们在游廊里走着,直到禅房门外,小师父停下来,转身对于澜说:“施主请稍等。” 

  于澜答应等着,禅房外面左右两边各有颗银杏树叶稀疏显现,月光洒落银杏叶子上,伴着随风摇曳,禅房窗户上留了一道树影斑驳,仿佛置身在佛家一花一叶世界中,感受夜间万籁俱静后的心无杂念。 

  这时候小和尚从禅房出来了,双手合上低头向她致敬道:“施主,师父请你进去。” 

  “谢谢,”她也低头向他表达谢意。 

  她进了禅房,妙觉大师盘腿坐在炕上,坐在小围桌前,右手捻着佛珠,闭眼静默念经。桌上香炉飘着檀香,香烟袅袅,大师身后的白墙上写了个很大的“禅”字,字迹磅礴而大气,仿佛镇住了一切尘世的嘈杂和烦恼,无形被宁静所包围。 

  “打扰了,妙觉大师,”于澜站在门口,双手十指合住向他低头,表示道歉。 

  妙觉大师停住了佛珠的转动,睁开眼,笑对于澜道:“施主客气了,请坐。” 

  于澜坐在离炕不远处的太师椅,这时候小师父端上茶来,调皮笑道:“施主请慢用,”说完朝后看了看师父正慢腾腾地下来,又向她顽皮地眨眼睛,于澜会心偷笑。 

  待妙觉大师走到太师椅也坐下来,从桌上端过茶,对着茶杯里的冒气吹了吹,喝了几口,大概刚才坐禅有点累了,借助茶香来提神。 

  “施主有何贵干啊?”于澜见大师笑咪咪,十分和气,“大师,请您帮我看看求签诗,我看不懂,”说着,于澜将求签诗的纸条递给了他。 

  妙觉大师接过来仔细看了看,不禁感慨点头,悠悠得叹了一口气,像是洞察于澜的人生命运:“施主,不瞒您说,您的世界,可谓不是常人所经历的复杂呀!” 

  她迷惑了,但心里对自己的命运好像有种预知,却又说不上来:“那您看诗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吗?”她看着大师的泰然处之的眼神,对红尘一切看得极为平常,此时她在等待心中某种预知的天意。 

  他指向诗中念道:“‘落地是为生无常,前世情愿今生现,’这话讲的是前世和今生的缘份。敢问施主幼年是否遇到一个关心施主的人吗?” 

  “关心我的人多了,不知道大师指的是谁?”她的眼神睁着惊讶,大师竟能知道自己的过去。 

  “关心施主的人可能是年长的兄长或者父亲或者其他年长的男性长辈,”妙觉大师进一步解开于澜内心世界,循着她的世界方向迈进未来的判断,于澜回忆自己过去,关心自己的人除了父亲,还有哥哥,当然她有很多哥哥,并不是所有哥哥都关心她,她沉在过去记忆而无法判断究竟谁是有缘人:“父亲和我的一些哥哥们,可是哥哥们当中究竟谁最关心我,我想只有一个,只是无法肯定父亲和哥哥这两个谁是最关心我的人。” 

  大师点头肯定道:“如果没有兄长关心,那就是父亲。施主既然有兄长关心,那兄长与施主必会在前世有缘,这个人是施主的有缘人呐!” 

  大师一言正中了于澜的感觉,不错,父亲虽然疼爱自己,却常常不在家,很少关心自己,加上家离学校有点远,便在奶奶家长住,与于怀朝夕相处不免产生潜意识里对他的依赖,与其说依赖不如说是对他闪着朦胧的情愫。于怀比她大九岁,照顾妹妹便是他的责任,在他心里,照顾她是他心甘情愿。 

  “前段时间我梦见我哥哥,说了一些奇怪的话,我也不明白,他在十年前离开人间,梦里告诉我他还跟着我,跟了我十年,他还说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我问身边的人是谁,他说我潜意识里看到谁就是谁,大师,我哥哥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她的眼睛闪着迷惑,心里等待大师破解梦里的谜底。 

  妙觉大师听了她的讲述梦里奇事,嘴里喃喃自语道:“阿弥陀佛。”为是平静于澜的焦躁与不安,说:“如果老衲没有猜错的话,施主的兄长的魂一定落在你身后。” 

  “我身后?大师的意思是他的魂在我身后跟了十年?!”于澜不敢相信梦里哥哥说的是事实。 

  “是的,”妙觉大师点点头,“如果当一个人魂游阳间而不入冥界,说明他还在牵挂阳间里的人。” 

  “所以他跟我在阳间游荡十年?”她顺着大师的意思再进一步解释早已预知的答案,当大师再次肯定点头的时候,明白为什么最近才感觉背后有他的存在。 

  这时候妙觉大师看她在领悟到了什么,想她心里明白七八分,“‘三生精魂游世间’这话就是说这个意思。” 

  “三生?”她对这两个字立刻变得有一种感知,“说是前生,今生和来生吗?” 

  妙觉大师微笑颔首,心里赞赏她的慧根很高,对红尘之外的世界有一种洞察的理解,“想必施主听说过三生石吧?” 

  “三生石?”大师的提醒似乎使她有个熟悉的印象,“哦,听说过这个东西。” 

  “其实三生石的故事早有流传,讲的是两个人深厚友情相遇之约,最后演变成情人之间盟誓证物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她似乎顿悟:“大师意思是在前世,我和于怀是一对恋人?”

  面对她的怀疑和惊讶的目光,他一脸平静如止水,仿佛对这个问题看得十分超常,没有肯定她的回答,反而以开导的口吻道:“施主既然明白前生的因,那么今生的果便是明证,情缘未了。”

  她不敢相信这种轮回的因果,“那么来生呢?”

  妙觉大师笑了:“三生石的故事施主没听说过吧?”

  于澜摇摇头,但很想知道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这时候茶凉了,小师父正好进来提小茶壶给茶杯续水,一股水咕噜咕噜地流进杯里,同时茶水面上漩涡着凌波冒出的热气如蛟龙般地升腾,慢慢悠悠,仿佛缓冲刚才谈话声音的嘈杂,如尘埃渐渐沉静下来。

  他们各持杯慢慢地呷了几口茶,此时她感觉和大师聊天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福至心灵的享受,获得尘世以外的人生哲学。

  “唐朝有个名叫李源的洛阳名士,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唐玄宗末年,发生安禄山叛乱,其父李橙死于乱军之手。李源见父亲已死,悲痛万分,复见世事纷扰,万念俱灰,于是绝意仕途,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娶妻。就到惠林寺隐居起来,后来发现寺中有个僧人叫圆泽,此人颇有文才,为人又纯正,故结为莫逆之交。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

  有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而圆泽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李源坚决不答应,他说:‘我已下决心谢绝人世,更无追求仕途的欲望,哪里再提到什么京师长安呢!’圆泽沉默良久,说:‘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随你所愿吧。’于是两人按照李源的决定从荆州入四川,恰巧路过南浦这个地方时,他们看见一位妇女,背负瓦瓮在取泉水。只见她外穿旧衣,内着锦裆,看上去身怀六甲的样子。圆泽平静地对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所在。’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你说什么?’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养不了儿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我已无法躲避,你当念佛助我速生。’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别过。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李源相信圆泽所说事情,非出家人所打诳语,顿时心生悲戚,不得不与圆泽诀别。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结果王姓妇女生下了儿子。三日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那小儿正被沐浴着,他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起来,明白这就是圆泽。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十三个春秋过去了。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欲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天竺道上,观不尽诱人景色,听不尽溪泉淙淙,但李源无心赏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圆泽。这时候他很担心圆泽忘记十三年前的盟约而赴约,踌躇之际,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李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圆泽是真的来赴约的。转世为牧童的圆泽坐在牛背上,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你身体好吗?’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说完又唱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

  却回烟棹上瞿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