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医都市传奇:洞察者-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标题所言,我们广泛地撒了网——并期待着能找到一份工作,最好还能是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标志着我们可能经常登陆招聘网站,不惜时间地浏览公司需求,机械地点出一份又一份的简历。这过程枯燥又乏味,而且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回复,还极大地打击了我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个人的意志力和努力了。
顺便说一句,广泛撒网也会带来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某些保险公司,或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单位,会经常给你打电话。这个问题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接到了这类电话,如果您不想去的话,请果断地挂上。没有办法,这是投简历的副作用,忍了吧……
接下来,咱们看看问题5——问题5:不要在简历或者对话中,出现大的变化,为什么?
这是一个问句,不过前半句的意思是很明确的,你不应该在简历或者对话中,出现大的变化!至于为什么,是我们需要解释的。
首先,之前的讲座中,我们提到。任何人都不应该在他的简历中,出现空档。如果只是一个月的空档,那还好说,你可以说你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找工作,或者钱一分工作太疲惫,你用一个月时间来修正。这都说得过去。但是超过一个月,特别是超过两个月甚至更久,就不免让人产生质疑,休息了这么长时间,你能顺利地投入新的工作中吗?
其实,简历中的问题,还不仅仅是最近一段时期的空档。这里艾西举个例子,可能很好的解释此事。
艾西过去曾是一家单位的培训总监,既然是培训,那么也就隶属人力部门。由于艾西学过心理,且观察力还算敏锐。于是人力部门的负责人就总把高级员工的简历送来过目,帮助审查。
某日,公司要招聘一大区副总。有个30岁模样的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此人男性,学历较高,之前曾在某日本公司担当重要职位,工作1年半之后,跳槽进入某国企研究单位,又干了3、4年。他的工作经历,他的工作业绩,在简历上表述得清晰而又准确,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他的工作能力!
这正是我们公司需要的人才,不是吗?
于是,人力部负责人和艾西,大笔一挥,安排他尽快面试。倒是艾西手下的一个普通员工看了看这份简历,而后诧异地问:“这人在日企和国企之间,曾有8个月的空档。简历上又没有说明他到底去做了什么,这是怎么回事?”
艾西一方面为自己的马虎感到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感到很吃惊,以这位年轻人的实力,他想找份工作,一点都困难,怎么会八个月不知去向呢?!
出于好奇,艾西和人力部负责人还是安排了这次面试。
诚然,此人在面试中的表现堪称一流。不俗的谈吐、深刻的行业人士和夯实的经验——如果让我打分的话,艾西会给出满分。不过,仍然是那个问题困扰了我们,为什么他存在8个月的空档呢?!当然,面试途中我们问起此事。最糟糕的是,当事人一脸为难的样子,好像难以启齿,并未明确作出解释。
结果是,虽然我们很想要他,但考虑到这不知去向的8个月,我们还是把他的简历压下来了。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1个月之后,由于外出做培训,艾西接触到这家日企的人力负责人。经确认,此人确实曾在日企工作。而他离职的原因,也很意外——涉及该企业某领导的挪用公款,被他发现并上报了。可最终,闹得个双双离职的尴尬处境。
由于这一次的经历,也让他感到困惑。自己的正直居然落到如此下场,此后,他并未着急去找工作,而是参加了一些人际交往的培训课程,力图让自己能更好的处理这类问题——这就是这8个月的空档。
事后,艾西由于这人做了一次详谈。
“你的所作所为,是正直的表现,你为什么不愿意告诉我们呢?”艾西问道。
那人苦笑着回答:“瞧,不是我不愿意说。而是我也有顾虑,很多单位,表面上要求员工正直。但实际上,领导难免做着有损公司利益的勾当。我虽然正直去揭露,但这也很容易促成他人对我的反感,所以我觉得不说更好吧。”
当然,事情的结果,是让人愉快的。他很快就被公司录用,为公司以及他个人付出着,并且受人尊敬。
然而,亲爱的朋友们,能够得到这样愉快的结局,实在是个意外。假如艾西不去做培训,不认识那家日企的负责人,他的正直也就无法被挖掘出来——却而代之的是,由于他的简历不严谨,我们最终不会录用他!
一个如此优秀的人,也会被人误会和曲解——原因就在于,他撰写的简历中存在漏洞。可见,公司录用员工,并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那一个,而是在简历和面试中表现最好的那一个!
有的人,能力够强,工作认真负责,简历却写得一塌糊涂。也有些人,实际能力一般,但简历生动详实,言谈举止从容不迫——你愿意做哪一类人?!
艾西觉得,兼具上面两种人的优点,才是最好的情况。
说到这里,请各位回头看看自己的简历。自己是不是也有时间不连续,或突然出现什么变故的情况呢?
什么叫做没有大的变化:
首先,时间上要连续下去,中间不要出现断档。如有断档,最多不要超过两个月。如由于特殊情况出现问题,需要作出详细的解释。
然后,在离职方面,要做出明确的解释。千万不要说自己和领导闹矛盾啊,等等。你在上家单位与人的交往障碍,仍然有可能带到下家去,起码招聘人员可能是这样思考的。
然后,再面试的时候,修正掉自己的负面情绪。即使你可能在上家单位遭遇过别人的误会甚至冷漠,也可能在找工作的时候四处碰壁,但千万不要把这类感受表达出来。
有些时候,关于问题5的解释,就等于让你撒谎。谎言,有时候也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特别声明:即使艾西实在教你必要的谎言,但并非让你成为一个瞎话流舌的骗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为积极心理学正名——它不一定是强X我们的工具
为积极心理学正名——它不一定是*我们的工具
一提到积极心理学,身边的人常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持赞美之词的人认为:它可以让平凡的人更幸福,让有压力的人形成积极的心态,让有病的人找到合理的出口——它差不多无所不能;而贬低它的人则认为:积极心理学既不能治病,也不能让人真的幸福起来——它基本无用,也许唯一的用处在于——便于ZF对我们的统治。这就好像*了我们,还不允许我们喊疼一样!
窃以为,褒也罢贬也罢,都过分夸大了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它当然不足以包治百病,当然也不见得完全无用,甚至也不见得沦为ZF统治我们的手段。
何出此言呢?
如果了解更深一些,我们就会发现,积极心理学,谈到的不仅仅是积极而已。这正如想要明白正常人的做法,通常要从不正常的人入手——也就是说,想研究常态,需要先了解病态;想看穿凡人,必须先理解病人一样。积极心理学也是如此,想明白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和运作方式,往往也要致力于对消极和痛苦的研究与理解。
比如说,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关于痛苦的!
实际上,痛苦也存在适应性。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进化的角度上来看,进化过程本身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体验到特定的痛苦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和嫉妒。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反应有利于我们的祖先适应环境。
当面临危险和威胁时,我们的祖先体验到焦虑,这就会驱使他们回避危险和威胁,以求生存。当我们的祖先在社会等级中失去焦虑或地位,他们会体会到抑郁。这驱使群体中的其他人别再挑战和攻击他们,以便他们可以生存。当配偶不忠时,就像我们现代人类一样,祖先会体验到嫉妒,这驱使他们警惕和保护自己的配偶,以便孩子更好的生存。当获取食物和利益受到阻碍时,他们会体验到愤怒,这驱使他们去除障碍,获得食物和利益,以便于生存。
正因为这些痛苦更有利于适应环境,人类进化导致,我们也从祖先那里继承了痛苦的情绪!于是,我们都会在危险面前感到焦虑、在损失面前感到抑郁、在不忠的可能性下感到嫉妒、在障碍面前感到愤怒!
这些痛苦的情绪都是获得幸福的保障。当前的心理治疗,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来形成管理痛苦的方式,同时,也管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从上面的这段理由,我们有理由确认,真正的积极心理学,并不是让你被*了还觉得爽!也不是让你“没事偷着乐”或者“有话好好说”。通常,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为了彻底消除社会矛盾,以实现对平民的绝对统治——因为它也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
我们学会管理自身的痛苦,是因为现实的痛苦几乎是无法回避的。每个人都会感到痛苦,不论穷人还是富人。因为绝大多数的痛苦,与钱没有直接联系。现代社会下,你可以买一辆好车,然后开到别人面前炫耀——不过炫耀之余,你体会的是和别人一样的问题——生老病死——这已经太轻松了,更多的时候,你面对的仍是人际关系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特别是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压力。在这些恒久不变的话题中,很少有人可以是赢家。
于是,我们知道:抑郁时,我们需尽量回避痛苦的情境,如果不能回避,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不那么痛苦的方面。焦虑时,我们要学会质疑那些威胁引发出来的想法,寻找痛苦处境下消灭威胁性理论的证据。恐惧时,我们需要锻炼发泄,直到你的勇气得到提升,并在完成这些试炼后与你的家人朋友分享。愤怒时,学会深呼吸,放松你紧张的肌肉和心态,把攻击行为压下去,并形成控制脾气的习惯。
这上面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是建立在“事后积极的处理方式”这样一个原则之上的。它并非为了消除人们的痛苦的意识,而是在痛苦之后,为了自身能够活得开心一点,能够看到更有利发展的一面,而不断做出努力。
因此,那些褒扬积极心理学的人,请不用假惺惺的真把积极说的那么“积极”!而贬低他的人,也不必放出ZF阴谋论的观点,只因为积极心理学可能抢了你们的饭碗。
积极心理学,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只要它不会被误导,就不会成为混淆我们合理情绪合力发泄的道具。
以上,是艾西对积极心理学的看法。说不上积极,也说不上消极,一切仅从其本质出发。
本文的标题,说的是“不一定”,因为它确实是“不一定”的。请牢记住下面这句话:“谁拥有最厉害的大棒,很重要;不过更重要的是,谁来挥动它?”
继续更新艾西的入职讲座(6)
问题6:面试之前,你需要再次考虑应聘的职位?
在面对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回顾一下艾西同学的个人生活史。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艾西同学考了个大学,学了4年的心理学本科。在那之前,艾西从15岁开始,已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