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种田之农家大亨-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囤五天给鳖池换一次水,水都浇到菜园子里,相当于给菜地里上了一次薄肥。
孵化器里这些日子满满当当的都填了鸡蛋。
小四专管挑受精蛋,俨然成了位土专家,满囤按着老式照像机的样子给他做了个暗箱,他就拿着鸡蛋一枚一枚地对光检查,速度比满囤自己干得都快。
鸡蛋小部分是自家产的,大部分都是老田换回来的。满囤上回进城,去了一趟街道办的小火柴厂,买回来了几十箱的火柴,放在老田那里,两盒火柴可以换一枚新鲜鸡蛋。
这价格明显比集上的便宜,鸡蛋谁家还没有,大家都愿意得些方便,所以头一天老田就收回来一大篓。
满囤每天晚上都会绕到祠堂后面。这地方上着锁,钥匙只有两把,他跟老田一人一把。
老田头一天做完交易,把账记清楚就回家了。满囤自己开了仓库,里面的东西按着老田留下来的账目,该留的留,该收的收。
张家口村统共就那么百十来户人家,大家做了些什么交易,在这间仓库里看得清清楚楚,但也有那么几件事儿是谁也说不清楚的,就比如村儿里突然出现的自行车。
满囤自己都说不上来从哪天开始,自行车成了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村儿里突然就这儿多出一辆,那儿多出一辆来。
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发现这些家里突然有了自行车的人家还都是那些平常爱沾点儿小便宜的人家。
至于这些自行车从哪儿来的,所有知情人都讳莫如深,问起来也是闭口不谈。
满囤也奇怪,他自己弄回来的自行车不过才三辆,而村子里光他看见的就有四五辆之多,现在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有自行车的存在,就连他自己骑车子出门儿也没谁会觉得奇怪。
村长自己家就有两辆,他一点儿也不希望有人在村子里打听任何有关自行车的事情。
早上六点,喜宴去窑厂上班之前,都会先骑着车子到满囤家门口吆喝一声,满囤要是往祠堂送小鸡的话,就能搭个顺风车,出村的土路是一路下坡。
祠堂虽然不在路上,但路口那里总有一群小孩儿专门在那边儿玩耍,如果能接着往祠堂里的送的篮子什么的,还能得些糖果零嘴儿。
自行车让村子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人就开始蹬着车子往荣岗镇去送粮卖粮。
结果气喘吁吁地跑了一天,才发现那边儿收粮的价格还没老田出给他们的高。
但也有那么些有心人,就比如满囤家的亲戚们,他们眼看着满囤种出了鲜灵灵的水萝卜,眼看着王家人靠着卖萝卜换上了新衣服,也试着往自家的地里种萝卜。
满囤留了一片的水萝卜专门结种子,也事先跟王氏打了招呼。任谁上门来寻种子,王氏都给人递一包。
当然,他们也瞧见了王家院子外头的“水泥房子”,王家院外头这池子建得有一人来高,上头盖了个罩顶,除了那个矮矮的养鳖池,谁也看不见里头的情况。
有人问起来,王氏就说这是靠科学盖出来的仓库。她现在倒是迷上了科学二字,说个什么都要提一提。
包括王氏在内,谁都不懂科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所以他们听了王氏的解释,也就跟着点点头,再把满囤夸上两句。
至于养鳖池,这是谁都懂的。
王氏只暗示了一下:这么一只鳖在老田那里可以换十五斤大米,结果没几天,里面就多出来好几只。
满囤从烧鸡店收了些人家不要的鸡下水,没几天就把这池子王八养得肥肥壮壮。
满囤倒不希罕吃这玩意儿,他养着这东西主要就是给赵新生他们家准备的。
赵老头儿他们费了一番心思,为他准备车子跟旧家具,给满囤帮了大忙。满囤想了想,他们家别的也不缺个什么,这老鳖倒是个稀罕玩意儿,每回去见老头儿了拎上两只,也表表他自己的心意。
第六十三章
少爷帮又重新精神抖擞起来。每天两人加柱子的固定组合,除了跟着柱子做些小生意还算是件正经事之外,其它时间完全就是在过暑假。
水库钓鱼、上山打鸟,倒是总有那么点儿收获。这两人也不吃,一般都拿去换钱,一天下来凑一凑,也够他们到王满囤家里蹭一顿饭吃。
只是少梁总掂记着他的汇款,三天两头都要往平安镇上跑一回。
柱子就趁机往他车子后头绑了一盆炸蚕蛹。
少梁嘴上不乐意,但回回从镇上回来,一大盆的小零嘴儿都能卖光。
有时候还有红脸的姑娘偷偷给他塞笔记本儿。
他一转手,就拿给王满囤换点心吃了。
倒是不他转了心性或者不解风情,而是这会儿汇款不来,他根本没心思去交朋友。
这天下午,他的电报终于起了作用。
一辆牛车停到了张家口村儿的坡底下,一位拎着行李卷的黑脸汉子找了上来。
这人约摸着四十来岁的年纪,国字脸,小平头,白衬衣扣到了领口,配着普通的劳动布裤子和解放鞋。身材魁伟,眼神雪亮,往那里一站,不怒自威,看着就跟八十万禁军的林冲林教头似的。
从他身边儿经过的老乡们都是轻手轻脚贴着田边快快地溜过去的。
这人迈着一丝不苟的步子,去了村长家里。
少梁这会儿正泡在河里游泳,左眼皮突然毫无预兆地跳了三下。克生晾干了身上的水,坐在树底下无聊地翻着一本小说,只等他一块儿回去吃饭。少梁干脆也上了岸。
两人还没踏进村长家的院子,就已经跟挨了雷劈似的吓成了木鸡。
院子中间,刘长脸儿正大刀金马地坐在树底下,端着大粗碗在喝水。
克生转身就想跑。
“滚回来,看见你们了。”
这话就跟定身符似的,克生立定不动了。
“刘叔,这老远的您怎么来了。”少梁僵着脸,硬着头皮跟人打招呼,脸上挤出来的笑比哭还难看。
“看着电报来的。”
于是少梁的下一句话就卡在喉咙里,直把脸憋得跟块猪肝似的,也不吱声儿了。
“你们在这边儿过得不错。”被称为“刘叔”的汉子把碗放下,又往村长那头看了一眼。
村长立刻站起来,积极地向领导回话:
“好着咧好着咧,一天三顿吃干饭,晚上还有一顿儿白面汤甩鸡蛋。不用他们下地干活,娃儿们上山下河的,欢实的很,还抓回来不少东西。对,弄回来过豪猪!”
两人的脸色随着村长的话都难看了起来。
刘叔神色不见有变化,村长的脸上阳光灿烂,可劲儿的强调:
“娃儿们可没受罪,呆在这儿好着呢。”
说着求证似的一回头,看见两个后生脸上丧气的神色,才觉出气氛不对来。赶紧打了两句哈哈,就把院子留给了这三人,自己个儿出门了。
“看来真没受罪,一个个还都吃胖了不少。”
刘叔说着从凳子上站了起来,站姿笔直,两人无端端就觉着自己矮下去了一半儿。
“对家里的处理有意见?”
克生跟少梁一起拼命摇头。
“我看你们在这边儿快活得很,”刘叔在院子里踱了一个来回,教训道:
“都忘了是送你们俩来这儿吃苦来了吧?”
少梁顿时就气得头疼,他们俩怎么没吃苦,前几天他们俩还跟着满囤下地干活,累得生不如死。可就倒霉自己没跟着一块继续干下去,不然这会儿手上还能看见几个伤口。
现在可好,手上的伤全长好了,连点儿辩解的余地都没有。
说他吃胖了倒也不假,可这都是跟着满囤下田以后的事儿了,他要不多吃几碗儿饭,哪儿能下地干一天的活!
结果现在多吃了两碗饭也成他的错了。
这位刘叔当然也没错过少梁脸上忿忿的表情:
“想必高家人可不乐意看见你们过得这么自在。”说到这里,刘叔提高了嗓门:
“首长看了电报,也觉得忽略了对你们的关心。”
“所以派我来给你们上上课,免得就这么扬着脸回去了,让高家再出手教训。”
“电报的事,你哥回头会跟你好好算账,”刘叔一指少梁。
“剩下的日子,你们俩个归我管,听明白了没?”
“听明白了,教官。”
“听明白了没?”
“明白,长官!”
“明白就好,把皮都给我绷紧了。”
“三分钟时间,把行李收拾出来,院儿里集合!”
“是!长官!”
大中午的,三人顶着烈日从山上到山下来回跑了个五千米。克生和少梁灰头土脸地从村长家搬了出来,这会儿背上还背着自己的行李,一个个头发软塌塌地贴在脸上,身上结出了盐花儿。
村长在树荫底下站着,被彻底搞晕乎了。这是哪门子的事儿?大中午的不让吃饭,在这儿跑什么步?
柱子抱着一罐绿豆汤,也坐在绿底下,一脸不忍地看着这两人被晒成这般模样,只等这黑脸汉子喊个休息,给哥儿们俩儿送口喝的。
满囤没有围观。
他当然看见村里来了陌生人。
一想到自己手里还拿了一份不知道这两人从哪里搞到的介绍信,他就觉得十分不踏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陌生人一脸正气凛然的模样,克生他们两个在他手底跟两只乖乖听话的羔羊似的,眼神里除了自认倒霉的痛苦外,也看不见求救的暗示,想来他们跟这人是认识的。家务事不方便插手,满囤就把任务派给了柱子,自己回家了。
五千米负重一跑下来,刘教官就放他俩去树底上休息了,两人跟即将脱水的鱼似的,立马就趴到了绿豆汤罐子边儿上。
清凉的绿豆汤里还放着白糖,两个受罪的家伙就跟在水沙漠里遇到甘泉似的,一下子从灵魂到肉/体都得到了救赎。
刘教头看着这俩小子跑到现在,也没见着装晕、偷跑、掉眼泪什么的,心里也是暗暗点头,看来这地方真能改造人,几天不见,这俩闯祸精长能耐了。
村长这会儿就过来了,诚惶诚恐地在那边儿赔礼道歉,说家里已经杀了两只鸡,请首长到自家吃饭。
刘教头很客气地推辞了:
“张村长,叫我老刘吧,我这两个侄子都给家里惯坏了,到你这儿给你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村长连连摆手。
“家里把他们送过来,就是想让他们学一学什么叫艰苦奋斗,学一学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所以就不让他们麻烦村长了。”
“这几天我们就跟老乡们挤挤住,村长不用再做安排。”
村长看着这汉子风尘仆仆地赶了老远的路,来了也不说歇歇脚,就这么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