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之许阳的十八世纪 >

第38部分

红楼之许阳的十八世纪-第38部分

小说: 红楼之许阳的十八世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我为毛这么激动么?真的,虽然我有时候挺讨厌二月河的,就是他的清朝皇帝的三部曲的小说美化了那几个满清皇帝,间接的带动了辫子戏的流行……但是平心而论,人家的小说写得真心不赖!虽然演绎的胡掰的东西很多,但是还算尊重历史,心态也摆着还算正。

    可是刘心武那一系列的红楼同人作品算神马东西!这怎么能算红楼学者该写的东西??那个《秦可卿之死》看得我都想砸电视了!同学们,咱们看红楼同人,看到洗白贾赦的,看到洗白王熙凤的……好吧甚至看到洗白秦可卿的——问题是,谁见过洗白贾珍的!这可不是穿越的贾珍,人家洗白的就是原装贾珍!

    那个电视剧是我初中看的……具体情节我几乎忘光了,但是里面那场惊世的爱情的塑造真让我吐血三升:

    好吧,让我用我残存的记忆来描绘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吧……

    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伟丈夫,他英挺多情,他温柔体贴,他与一个叫身世坎坷的美丽女子相爱了,他有妻子,她有丈夫,可那又怎么样呢?他的妻子是那么的俗气贪婪,她的丈夫是那么的好色猥亵……所以他们打破了封建制度的藩篱,结合了……

    尼玛!!谁看的出我说的是贾珍跟秦可卿!!谁看的出!!

    这个电视剧,要是没看过红楼梦的人来看的话,绝对会认为我的介绍太忒玛传神了!这是多么无奈多么可怜的两个人啊……

    看见没!这才真是让我狂喷一升凌霄血的同人作品呢!!尼玛JJ的妹子们写的那些都算啥啊!这公公儿媳的私通都能让刘大师给编剧成这样……

    我真的觉得《秦可卿之死》电视剧里面的贾珍根本是个汤姆苏……人见人爱啊!他亲生的儿子跟他一比都是一脸猥琐,结果他儿媳妇一看到自己的丈夫就摆出一脸贞洁烈妇状,然后就一脸屈辱的到公公那里求安慰……

    汤姆苏不可怕。不过,把老婆苏的变态了,把儿子苏的王八了,把儿媳妇给苏到自己床上最后硬是给苏死了……作为写出苏成这样的神作的刘大师,真的是独一份了。

    PS:看完这部作品,我真的觉得,按照这部作品的理论,身为儿子,有一个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爹,做王八也是孝心的体现么嘛!

    同学们,刘心武的那些挖红楼隐私的推论你们真的还敢相信么??我觉得他老人家根本入错行了,他该直接去太阳报当记者的,真的不该研究红楼梦,忒玛太屈才了!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他的《秦可卿之死》《妙玉之死》……那真是红楼原著每一个词儿人家都研究“透”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他都能推断出一堆阴谋来……

    所以真的,千万别把他当红学家,他就是一个同人写手!写的久了就卖座了出名了……你们要是相信他那些理论,那红楼梦真没法看了。

    不过真的,到底有人看过《秦可卿之死》这电视剧没?好多情节我都忘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说错的地方……不过别拿他原著小说比,原著小说还没这么夸张的……主要是那个改编出来的电视剧我尊的忍不住想喷啊!而且我确认那个编剧绝对就是刘心武本人……唉唉唉好洗脑的电视剧。

    谁看过,谁看过?看过的报上名来跟我交流一下那充满天雷的见鬼的回忆啊?

    ——

    所以其实我最终想说的就是,看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去探寻故事里隐藏的故事……但是,不能舍本逐末,非要像狗仔队一样不爆出点狗血卖点引人眼球就难受,这是对原著的一种非常不尊重的表现。更不能把自己的推论当真相给大家洗脑……尤其是这种推论根本没有坚实的论证基础的情况下的。尤其是那些有影响力的人,更不该滥用自己“专家”的名头胡言乱语哗众取宠。

    前阵子为了写这个文,我去搜索各朝代的一些制度。结果正好看到一个专家赞颂明朝的继承法,说明朝的继承法人性化更合理,所以我们现在的婚姻法也是学习这种人性化平等化的精神。怎么个人性化平等化呢:在明朝之前的历代法律中,庶子的继承权是比嫡子少的,而奸生子完全没有继承权。而明朝承认了奸生子的地位,有一部分的继承权。甚至,如果绝嗣又没有过继孩子的情况下,奸生子可以拥有这个家庭的全部的继承权……

    这就是这位专家所赞颂的人性化合理化:这多忒玛的有现代精神啊,只要是亲儿子,就是外面野生的也可以回来把家产全拿走!这都跟现代法律有一拼了太先进了!是啊现在的婚姻法不也给小三儿指明了光明的方向么:一定要生下孩子啊,有孩子咱就有跟婚生子一样的平等继承权!

    所以,当话语权掌握在一群不知所谓的专家与法律的制定者手里的时候,世界会变得多么可怕!而如果我们真的完全去相信他们尊重他们,那又是多么的可悲。

    所以我才在跟读者留言的时候喋喋不休的一次次的重申,要多读书,多充实自己……

    我真的不是想教训人,这是我的体会。只有多读书,才不会被这个舆论导向乱七八糟,社会上专家学者也大多胡说八道的光怪陆离的世界给弄懵了,才会坚定的走自己光明正大的道路而不是被错误的观念引入歧途。

    ——

    跑题了,跑题了……真的跑题了。

    本来只是喷一喷那部神作……谁知道就说的这么沉重起来。我真是讨厌我自己这张嘴,太欠了,什么都批……

    可是管不住啊,我就是这么个不讨人喜欢的性子,怎么办?

    感谢大家听我唠叨。

    【第二卷】

 第一章

    却说林如海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到了京城。他一下船,便看到自家京城老宅的管家林忠带了一群下人在岸边迎接他,老头子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儿,一见林如海,眼泪便扑簌簌的下来了:“恭喜老爷高升,老奴来接老爷回家了……”林如海连忙上前扶起林忠,也落了泪:“忠叔快快起来,这些年辛苦您了!咱们先回家罢!”

    林家在京城是有宅子的,只是过去是侯府,后来最后一位林老侯故去了,便摘了侯府的牌子,家里也把逾制的地方改了。如今林如海升了官,匾额便又改了新的,家里也重新修整了。

    毕竟过去是侯府,虽然比不上荣宁二府,却也是个有花园有流水的大宅。因林如海的高祖父怀念江南生活,所以当日封侯建府的时候便没有按照规整的格局建那种整个儿的几进几出的一层层的院落。而是有些像许太太在扬州买的那座宅子的样子,进了大门之后,整个宅子便分了东西两部分,也是东边是园子,西边是住宅。且园子倒比住宅大了一半儿。

    东边是个占了整个宅子一大半儿的大园子,里面亭台楼阁,分别有几座精致的房舍,有两座大些,有小院子围着,里面有小小的四五间,或是六七间房舍。有一座小些,是靠着假山而建的三间房子,只靠树木遮掩,还有一座独立的二层小楼立在园子中间的小湖中央……院子最北面又修了座很是宽敞的有个大厅的几间房子,却是游园时聚会游戏的地方。

    虽也是住的房子在宅子西边,但是格局与许太太那个宅子却是有点儿不同了,许太太那边提起来说是从南到北一溜五进的院子,但其实正经的院子只有三个。而林如海这边却是实打实的五进院儿,从南到北一拉溜实打实的五个大院儿,后面两个大院儿因最大,还另隔开了变成了四小院儿。

    侯府大门便修在正对着西边这一溜院子的地方,这样进了大门,便有一条平整的甬道从南到北通下去,仪门,正厅,穿堂,然后便是做了林如海外书房的一座大屋,正房名唤肃和堂的,五间正房十分巍峨,接见外客并在家办公读书皆在此处。

    再往北走的一个院子则是林如海起居的地方,叫做逸仙居。也是五间正房跟厢房数间,孟姨娘跟着林如海在这院子住着,当然她有自己的房间,她带了两个丫头在东厢占了三间房住下了。

    这院子再往后的院子修的很是精致,开阔明亮,院中满是花草树木,房子倒没林如海那两个院子高,正房五间耳房两间又有东西各四间厢房。这院子自然就是为林黛玉准备的了,林如海特地把名字改了叫做安和苑。虽黛玉不在,孟姨娘却依然放了三个人在安和苑里整饬花草收拾房间。逸仙居与安和苑的东边皆有角门通向花园。

    过了安和苑,便是被隔开的两个大院子,这俩院子的格局整个儿是被重修规划过的,南北两个院子,变成了东西各两个的,南北并列的四个小院儿,两个贴着花园儿,分别有东角门通到园子里去,这两个院子本也是家里人住的,不过林家人少,所以经常空着。另两个小院儿的西墙却挨着大街,有小门直接通到大街上去。当日这两个院子却是林老侯借给两个在京做官的林家小辈儿住的,所以对着家里的那道门反倒是经常锁着的。不过后来林家一直人丁稀薄,这两个院子居然有六七十年没有正经住过人了。

    因一时半会儿用不上,于是孟姨娘便命人把这些院子依然锁了房门,每个院子只留了一个人天天打扫。

    林如海说孟姨娘太讲究,家里就这么几个人,她便是自己收拾一个院子出来舒舒服服的住也没什么。孟姨娘听罢怒道:“胡说!咱们家的院子不像别人家把院子隔了又隔到处跨院儿,便是那四个小院儿也都是整齐的主人用的院儿,我一个姨娘占那么一个院儿像什么样子!当我不知道么?你就想把我赶的远远的,省的有人唠叨你!”

    林如海大笑:“你也知道自己唠叨?当日母亲总说你话少,说你如何的温文懂事讨人喜欢,现在可不是也成了讨人嫌的唠叨老太婆了!”

    恨得孟姨娘咬牙切齿直想捶他,到底还是忍住了。扭头让人连做了两天馒头卷子包子饼,就是不做一口林如海喜欢的米饭,把林如海弄得哭笑不得。只是不等他开口要米饭,孟姨娘便先心疼他吃的少了,特地的吩咐厨房拿了上好的胭脂稻,蒸了给林如海端上桌去。

    林家虽然人口一直不多,但开国时毕竟是侯府的规格,连同原址上的一座明朝的留下来的老宅,太祖划了60亩地(注1)出来给林侯建府。实在是当时孟老先生发了狠,把京城的满人几乎杀了个干净,满人几乎被清空了,再加上之前京都的攻坚战哪里会不激烈?普通老百姓也死了大半,因此这样下来,北京城里几乎少了一半的人口!尤其是那些大宅子真的是十室九空。

    所以建国时京里真的是空出了好多地方,于是江太祖给手下人分宅子的时候那叫个豪迈啊,要不荣宁二府怎么就占了大半条街呢?只不过当时百废待兴,好多家分的宅子压根没法住,就跟宅基地差不多,那些宅子大都是勋贵们自己修的,江太祖实在没时间挨个给他们修宅子了。林府也一样,除了不能逾制,里面的格局全是自己规划,人口少要不了太多的房子,就使劲儿建大园子。因积年老仆往往容易生事,所以林家一般三代以上的家奴便会免了身价银子放出去,体面些的还会另赏安家银子甚至田地。而在林家当值的因为少有几代的老仆,因此亲眷也少些,并不如京里一些人家,仆人再有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