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莲仙缘录-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和尚便是微微惊讶,能够在自己天眼之下,不被看出踪迹。其修为定然超越自己颇多。可是这还是一名稚童,怎么可能。
听到叫墨非师兄,难不成也是道隐真人座下弟子不成,可是龙华寺中的前辈高僧记录,道隐真人只有一位入室弟子,那这几位是什么来历,一时间老和尚满头的雾水。
“阿弥陀佛,墨真人,不知这位小友是何许人,老衲天眼之下,却也是难以看清,不知天下何时竟然有如此高人?”
墨非笑道:“不瞒大师,这几位却是我老师道隐真人的座下童子,不少玄门中人称其为桃柳二仙。此乃青柳。”
“哦,原来是老真人座下,怪不得如此不凡,老衲却是失礼了,还请见谅。”
闻听这几位都是千年之前飞升上界的道隐真人座下童子,老和尚不敢怠慢,连忙深施一礼。
这桃柳二仙俱都有数千载之道行,非比寻常,况且时常聆听道隐真人*,法力无穷无量,甚至高出墨非本身甚多,因此便是以宝镜大师,身为佛门翘楚,怀有莫大神通,却也不敢托大。
“无妨,无妨,大师不必多礼。我这师弟随我隐逸红尘之中,此一番言语却是颇合我意,却是不知大师,许道兄做如何想?”
“我也觉此事便如柳仙之言甚好,面对这般危机,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才能于危险之中寻觅到那一线生机。”
“嗯,我也觉得此法甚好。”
老道士许信友点头赞道。却是此次大劫波及广大,影响甚深,自己仅仅是卜算到一点模糊的消息,便遭天地反噬,修为尽消,若不是得墨道兄救治,已然成为废人,想想当真是可畏可怖。
或许集合众人之力,便是最好的办法吧。
见众人都没有反对意见,墨非笑道:“如此一来,我等已算是统一了意见。正好许道友刚刚突破到筑基后期,也算是是我玄门仙道之中的一件盛世。
如今诸修士受天道法则压制,难以突破境界。算许道友,玄门之中也才是四位筑基后期修士,正好延请三山五岳的众位同道,前来相庆,此次为机,在合适不过了。”
老道士许信友不由苦笑道:“墨道兄,你这算是把老道我放在炙火中烤啊,四位筑基后期修士,京华城中道家祖庭的老观主郭道真,龙虎山天师府的小天师张羽正,再算上刚刚突破不久的道家南宗紫阳派派主张玄明,这三位可从没有谁突破后邀请诸同道前来相庆,那些久未突破的老友见了老道,不知会不会把老道剥皮拆骨。”
说罢,自家倒是哈哈笑了。众人闻听老道士说的有趣,俱都微笑。
这一天,午时刚过,积翠山玄门圣地三清宫中,一道道附有三清宫独门道法印记的特制的请柬,被诸多小道士带下山去
有的前往京华城白云观拜见郭道真;有的奔赴龙虎山天师府延请小天师张羽正;有的远赴江浙桐柏山,邀请张玄明发证诸人;有的前往武当山,有的前往东海崂山。。。。。。
整个玄门之中,又因为此事,而变得热闹起来。
第 173 章 缘何来此,问询如何解
这宝镜老和尚得知墨非乃是千年之前的玄门真仙前辈道隐真人的传人,不禁大为吃惊。
盖因道隐真人名声甚隆,在整个神州修行界来说,都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存在。据佛门高僧大德的笔录所记载,其修为已臻至纯阳天仙,相当于佛门中三世诸佛的境界。
是以,虽然两教源流不同,但是这位老和尚却也同样心怀敬仰。
没想到,眼前这位俊逸飘然,仿若谪仙一般的年轻修士,居然还是这位大能的弟子,心中的惊讶和震撼自是可想而知,生出了一种犹在梦幻中的感觉。
不由自主的便运使了天眼通和宿命通两种佛门神通力,想要看穿眼前这青年修士的过去未来的诸般人生轨迹,却发现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皆是一片混沌,看不清,看不透,不可琢磨。
面前这俊逸青年,灵慧秀雅,空明寂静,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仿若清风流云,不可捉摸。站在其面前,似乎面对着深山大渊,高不可攀而又深不可测。
收起心中的惊异。既然这位是道家纯阳真仙道隐真人的弟子,有此般变现,却也不足为奇。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位龙渊真人自然是远非寻常修士可比。想到这,宝镜大师口喧佛号“阿弥陀佛,贫僧乃龙华寺主持方丈宝镜,见过道门龙渊真人。”
老和尚刚刚于定境之中隐约见到一个俊逸挺拔的身影,虽然模糊不清,然而观辨其形,却是与这位龙渊真人颇为相似。而在闻其道号之后,心中便是一动,似乎朦胧之中,有朦胧影像在内心中一闪而过,心中却是已然明晓,或许这位龙渊真人。便是此中关键,遂恭敬施礼,如同面对佛门上师。
一旁的老道士许信友许真人和三清宫的现任观主周崇玄俱都惊异,不知道这位佛门的高僧为何对墨道兄如此之礼敬。
佛道两家虽然都行的是出世之法。但是毕竟流派不同,便是墨道友身份特殊,修为高深,作为佛门翘楚的宝镜大和尚也不必做出如此表现。那恭敬之处仿佛是学生面对老师,一时间,亭中诸人无不心中疑惑。
墨非连忙还礼。内心中也是狐疑不解,不知这位面容慈祥的老和尚为何如此多礼。
众人见过,分宾主落座。老道士许信友命一旁侍立的小童儿摆上瓜果,斟上香茶,这才笑道:“宝镜。你我虽是近邻,然而平日间却是各自修行,甚少有往来,今日里你前来恭贺我修为突破瓶颈,却是令我大为惊异。适才见你言行,莫不成你是为了墨道兄而来?”
老道士许信友却也直接。如今修为突破到筑基后期,更是心如赤子,神与道合,追求的是一种无念无想,虚极静笃的境界,正所谓“关心清净。心本无二”。
是以,一众人落座之后,老道士便是开门见山,直接问出心中所惑。在座众人闻听,俱都把目光齐刷刷投注在宝镜大师身上。盖因老道士所言俱都与众人心中所想一般无二。
“阿弥陀佛”,宝镜大师把手中的骨瓷茶杯搁置在石桌之上。双手合十,念诵了一声佛号,这才言道:“出家之人不打诳语,贫僧此一番来到许真人三清宫之内,却是有一件大事与诸位相商。”
“还望大师明言。”在座众人俱都凝神倾听。想弄明白老和尚至于这道家清修之地,到底有何目的。
“真人,刚刚您突破之时,引动这三清宫方圆数里的规则之力,以至于积翠山中云光雾霭,瑞气条条。
老衲当时正于禅房之内静坐止观,行禅定之法,却是受真人异象牵引,定中生慧,隐隐中看到了这积翠山未来的一角变化之道。凶兽出没,处处危机,山林中,荒无人迹,太平时代鼎盛的宫观寺庙空无一人。却不想红尘中会生发出这如许之灾难,不胜唏嘘。
玄门之中,多有占卜之道,观天查运,与我佛门宿命通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以前来与诸位道兄相谈一二。”
言罢,老和尚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一股悲天悯人的意味缓缓流露出来。
“适才得见这位龙渊真人,却是与我在定境中所见救世之高人颇为相似,这才言语中颇有失态之处,还望各位道兄见谅。”
“哦,宝镜道性原来也有所感,实不相瞒,三年之前,贫道占卜天机,算出红尘之劫难,遭天地规则之里力反噬,一身修为尽消,幸而得墨道兄之助,这才破而后立,更上一层楼。”
老道士许信友见宝镜直言无讳,便也无所隐藏,各就所知,详详细细的讲说了一遍。
小亭之内,一时间寂静无声,座上诸人俱都凝神沉思,无论是千年之前天台山一脉的所测之天机,还是许信友和老和尚于定境中所观之未来景象,俱都不谋而合,这就不得不令诸人深感失事态的严重。
小亭之内一扫刚才的平淡、清远。那种格调高远、趣味情深的道韵禅机顿时被一股沉郁的氛围冲散。
这种凝重之感缓缓扩散到养心亭之外,原本被亭中众人清淡祥和之气吸引而来的各色鸟雀忍受不住这份凝重与压抑,俱都清鸣一声,四下飞散。
坐在墨非身后的青柳轻轻拉了拉墨非的衣摆,轻声叫道:“师兄,师兄,鸟儿都被惊跑了。”
墨非回过神来,望了一眼小亭之外,在林风中飒飒摇摆的竹林,枝叶婆娑,宛若海浪,重重叠叠。碧树青山,流泉飞瀑,山谷中隐隐有云岚雾霭升腾,被山风一吹,四散飘逸,越发显得深山古观的清幽和山光云影的空明。原本有些抑郁的心情顿时变得平和起来。
受墨非心境情绪的影响,小亭之中的氛围又是一变,于空寂之中见生气流行,清幽的道韵禅趣缓缓流淌,更加显得冲淡空灵。
亭中众人在这交替变化之中,惊醒过来,不禁面面相觑。俱都感叹墨非修为高深,尤其是对道的领悟,已然达到了别人说难以企及的高度,一言一行都能在不知不觉影响众人,实在是令在场的各位修士叹服不已。
宝镜大师合掌道:“墨真人,却不知我等面对此番红尘世事之变迁,应采取何种解决之道?”
第 172 章 一角未来,何处觅宝筏
这龙华寺的宝镜大师,今日来到这积翠山中玄门圣地三清宫,并不单单是为了祝贺老道士许信友成功突破到筑基后期,更主要的是宝镜大师刚刚于禅定之中看到了一角未来景象。这未来景象与龙华寺,三清宫,甚至整个积翠山休戚相关。
老和尚修持大乘佛法百余年,虽说受制于末法时代,成就有限,但是佛门所谓的六大神通之力,除去漏尽通外,也都算是小有所成。
佛门有六大神通之说法。一般说来,这六大神通力指的是六种超世间而自由无碍之力。为别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尽通。
这所谓六大神通力的说辞,本自源于道家。《庄子。人世间》有云:“天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
后来为佛家所用,其中漏尽通在道家意为长生久视,长生不老。于修行上来说,相当于霞举飞升之境界。
这宝镜老和尚百余年苦修,也算略有成就,虽然不能聚散无形,天涯咫尺,俯察六道众生,然其在佛门之中却也算得是一位有道的高僧。于佛法上颇有见地,很是受信众拥戴。
此一番,这三清宫老观主许信友成功破入筑基后期,在积翠山引发了种种异象,白虹贯日,祥云拥护,瑞鸟翔集。宝镜大师在定境之中,自然也有所觉。
一时间,三清宫周围方圆数里的规则之力都被引动,老和尚 第 172 章 ,便是宝镜大师和老道士许信友也不过是各自闻其名罢了。
老和尚遂运使天眼通,遥观三清宫方向。此时的三清宫之上,白虹祥云之异象已然缓缓消散,依旧是林木萧萧,离离蔚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