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墨莲仙缘录 >

第23部分

墨莲仙缘录-第23部分

小说: 墨莲仙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 206 章  相见恨晚,古井结庐居
    墨非与张仲景夫妻之间,可谓是相谈尽欢。

    双方之间,随着交谈的深入,张仲景不知不觉便被墨非渊博的学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所深深吸引。

    这么年轻的男孩子便具有了如此广博的见识,还真是令人感到由衷的惊叹和不可思议。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够培养和造就出这样的一个“怪胎”。

    面对墨非,便是这位在中医药教学和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国际医学专家,都不得不表示赞美了。自己教书育人数十载,门下弟子分布全国各地,但是像这样出色的人才,却也是从未见到。

    惊叹过后,心中便又觉得有些可惜,这么出色的人才,居然不是中医学专业的,哎,这还真是医学界的一大损失啊。

    列车在广袤的田野上飞掠而过,偶尔有斜射进来的阳光透过车窗倾洒下来,照在乘客身上,暖洋洋的,令人情不自禁生出昏昏欲睡的感觉。(。pnxs。 ;平南文学网)

    很多乘客更是耐不住旅途的单调、乏味与疲劳,或靠在椅背之上,或是伏在几案上,打起了盹。

    车厢之内不复刚才的喧嚣,一些打扑克的、聊天的人,都停下了各自的活动,或是埋头小憩,或是闭目养神。

    一时间,车厢之内一片平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絮语呢喃之音,使得坐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旅客,更加的惫懒起来。

    墨非与张仲景张老先生之间的交谈甚为融洽。一个是华夏最高学府京华大学医学院的老教授,享誉国际的医学专家,一个是毕业于京华大学中文专业的青年才俊。

    二者之间无论是年龄还是声望,都是差距巨大,但是一番言论下,却是出奇的合拍。很多观点。看法,都是惊人的神似,不由得生出了几分相见恨晚之意。

    坐在一旁,静听二人谈论的张仲景的老伴儿。也不禁啧啧称奇。

    对于自家老头子的脾气最为了解不过。老两口儿相互扶持数十年。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动荡时期,一直都是荣辱与共。还真是甚少看到老头子对哪个年轻人这么赏识过。

    即便是早期收过的几个弟子,现如今都已是名震一方的医学专家,老头子对他们的态度也不过是尔尔,看来这个年轻后生还真是不一般。

    这位气质儒雅雍容的北大西语系女教授。不由得细细打量起了墨非。

    这个小伙子长得还真是俊,皮肤白皙,长眉细眼,面容俊朗而富有神韵。

    从窗子斜射进来的几缕阳光正好罩在他的身上,形成了一圈淡淡的金色晕染的光彩,恬淡俊雅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味道。

    就好像是从尘封千年的历史中,缓步走出来的翩翩士子。高冠博带,文采风流,浸透着一股儒雅的厚重;

    又仿佛是隐于林泉,与自然融为一体。吟啸山林的高歌隐士,言语中呈现出一片空灵的寂静,令人听闻,有一种脱情于俗谛桎梏的意蕴在内心中缓缓滋生。

    世界之上居然有如此样貌气质的男孩子,固然一些人与之同样的文采横溢,天资卓越,却是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一时间,这对老夫妻俱都对墨非的出身来历好奇地紧。

    “小墨,不知你家居何处,实不相瞒,老头子我对你的知识体系和见识广博,可是钦佩的很,真不晓得像你这般谪仙一般的人,什么样的环境才能造就的出。”

    “张教授,承蒙您老人家夸奖,实是愧不敢当。”

    墨非微微一笑,那怡然清朗的气质,隐隐中有一种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仿佛空山青苔上的一缕夕阳,静夜深林里的月光,自开自落的竹林落英。。。。。。没有孤独,没有惆怅,只有一片空灵的寂静,冲淡而幽深。

    清朗的声音仿佛是山林中淙淙流淌的清泉,明澈清亮:“原本生活在天水市,前段日子,辞职搬回了老家古井村,也算是归隐田园。”言语中自带了一点调侃的意味。

    “古井村?”

    张仲景听墨非提到古井村,心中便有些疑惑,皱着眉,说道:“这个地名怎么听着这么耳熟,我好像在哪里听到过,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

    言罢,叹了口气:“真是老了,记性都变得这么差了,不服老不行了。”

    “这你都不记得了,现在市面上最热销的中医药制剂——古井村系列药品的药材基地便是坐落在这里,我记得你还公开赞誉过其中的抗癌药是‘癌症的克星’呢。”坐在一旁的老太太不由提醒道。

    “对,对,对,你看我,这样的大事儿都忘记了,这不正是古井村系列药品的药材生产基地吗。”张仲景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

    现在古井村系列药品可是火爆的很,因为其神奇快捷的疗效,而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医患的欢迎,自己每次看电视,看报纸,还经常看到这方面的新闻报道呢。

    自己也曾细细研究了一番这些药品,虽然还不清楚这些药材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其中对疾病有着特殊疗效的成分是怎么构成的,但是这些药品的疗效却是真实不虚。

    虽说自己是中医研究学的权威,却也是不得不佩服研制出来这些药剂的专家们。

    张老爷子得到老伴儿的提醒,顿时想起了最近医药市场上最为火爆的

    “古井村”系列药品。
  第 205 章  相谈甚欢,道医本相通
    我国历史上的各个中医流派,都是历经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在学术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医学术观点和医疗主张,又为历代医家所公认。

    具体而言,有以代表性人物命名的河间派、丹溪派;有以学科命名的医经派、经方派、伤寒派;有以观点或学说命名的补阴派、温补派、汇通派;有以地域命名的易水派、新安派等等。

    在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上,这些医学流派灿若星辰,交相辉映,共同形成了中医学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中医的繁荣发展。

    张仲景见墨非治疗手法奇特,似乎从未见过,心中疑惑不解,自己遍读古今医典,精通诸多流派经方体系,却对此毫无线索。是以好奇之下,这才出言询问。

    见张仲景询问自己的师承,墨非有一刹那的精神恍惚。透过从列车窗子斜射进来的斑驳的光影,似乎穿越了千年的兴衰,又回溯到了那繁华的历史年代。

    情绪激荡之下,刚要说自己师承上清茅山宗宗主道隐真人司马承祯。话儿到了嘴边,滚了几滚,却是猛然醒转过来,这是千年之后的红尘俗世,并非那个仙道繁盛,玄风荡荡的李唐盛世。

    自己要是如此一说,肯定是要被别人认为是精神不经常的。

    旋即摇了摇头,从刚才激荡的情绪之中摆脱出来,不禁对适才的冲动感到好笑。

    以自己如今元婴期境界的修为,居然还有恍惚失神的时候,由此可见心境变化对于修行者的至关重要性。

    从纷繁的思绪中回过神来,墨非笑道:“不瞒张教授说,我所施用的乃是家中祖辈流传下来的方法,先前我也没有施展过。这还是第一次运使,没想到效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刚刚心里还很紧张哩。”

    墨非一边说,一边心中默念:“福生无量天尊。仙道中人本不应打诳语。弟子刚刚也是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不说墨非心中如何想。张仲景听墨非称呼自己张教授,而并非像其他人那样叫他神医、老先生或是张老之类的称呼。便是一愣。

    老爷子已经从京华大学医学院退休好些年了,只是偶尔应学院邀请,讲几堂课,做几次有关于中医药研究的学术报告。其余时间便是出出诊或是赋闲在家中,很少听到有人称呼自己张教授了,今日又重新听闻这样的称呼,心中顿时觉得亲切无比。

    张仲景一生医人无数,再加上教学成果突出,桃李满天下,受人敬仰。

    不仅如此。其本人更是视钱财如粪土,除了医学研究、治病救人外,最喜欢的便是站在三尺讲台上,向学生们传授弥足珍贵的中医知识。最喜欢别人称呼他张教授。

    此时此刻,偶然听到墨非如此称呼自己,张仲景张老爷子便是眼睛一亮:“小伙子,你知道我曾是京华大学的教授?”

    “我毕业于京华大学中文专业。时常听同学们提起张教授。称其是中医学院的一面旗帜,大家都很是崇敬您,其中也包括我在内。”墨非微笑着说道。

    张仲景扭过头来,冲着旁边面色慈祥,举止娴静的老伴眨眨眼,笑道:“看,不曾想在这里遇到了咱们京华大学的一个小校友,还是我的崇拜者哩,还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言语之中,满面的喜色。

    一旁原本安静的听着两个人交谈的老妇人听到张仲景如此说道,不禁嗔怪道:“看把你得意的,知道你最厉害,行了吧。”

    听着两个年过古稀的老人的互动,荡漾着一股淡淡的甜蜜,不由得令人油然而生出相濡以沫的温馨。

    张老爷子转过头来,对墨非道:“这是我老伴,也是京华大学的老师,是西语学院的法语教授。”

    几个人一番交谈之下,顿觉相见恨晚,张仲景张老爷子自是学识渊博,不仅是中医药,对于其他方面也是见识广博,言谈中,旁征博引,见解独特。

    而墨非气和容众,心静如空,一言一行,有着现代都市中难得一见的闲适逍遥和洞见慧识。不知不觉中,令人产生一种无心于世事而归隐林泉,与松风山月为伴的冲淡空灵。

    一番交谈,墨非这才知晓,这老两口儿是收到京华大学的邀请,前来参加百年校庆的。

    张仲景张老作为一位神医国手,名声极大,在国际医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更是中医发展过程中的一面鲜明的旗帜。作于京华大学有着卓著贡献的人才,自然在邀请之列。

    张仲景原本与墨非相谈,以为他是一位中医同道,本着互相学习交流的态度,并且对墨非适才的使用的医术带着几分好奇,这才主动与之攀谈。

    交谈之下,这才晓得这位年轻的俊雅的男孩子并非自己所想,所习的乃是祖辈传承,心中便带了几分惋惜。但是细谈之后,却觉得其对中医药的理解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一时间见猎心喜,双方之间也算是相谈尽欢。

    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自古来医、道相通,更是有着十道九医的说法。

    很多逍遥闲适的方外之士都对医学药理十分精通,而仙道中人更是对人体经脉穴道等方面的见识,达到了所理解的极限。

    墨非作为一名元婴境的高手,自是对这方面了解颇深,以命修延及医道,令这位在中医药领域有着高深造诣的学者茅塞顿开,一时间满脸欢欣之色。
  第 204 章  神医妙手;师门是何人
    此时,仰躺在座椅上的病人已经慢慢恢复过来,青紫的面色也变得红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